【经典描述】
炙手可热势绝伦,慎莫近前丞相嗔。
——唐·杜甫《丽人行》
【释义】手摸上去感到热得烫人。比喻气焰很盛,权势很大。
正常情况下,人手的体表温度为35℃~37℃,手掌心温度略高于手背温度。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如风热感冒时,可能会有较大幅度变化。所以,手的温度可以反映出身体健康水平,这一点古代医家早已注意到了。现存最早的中医典籍《黄帝内经》指出,“掌内热者腑内热,掌内寒者腑内寒”。
中国医学史上金元四大家之一、中医脾胃学说的创始人李杲在其所著的《内外伤辨惑论》中对手热的病因病机有了更加具体的论述:“内伤及劳役饮食不节,病手心热,手背不热;外伤风寒则手背热,手心不热,此辨至甚皎然。”这说明手心热的病因有很多,内伤、饮食不节都可能导致手心热,外感风寒则会导致手背热。
现在中医临床一般将手心发热分为疳积脾虚和血虚阴亏两种。
疳积脾虚导致的手心发热
由于饮食不节,损伤脾胃功能,引起脾胃的运化功能失常,形成积滞。积滞日久,水谷精微无能吸收,形成疳积而发热。此外,患其他疾病后,如痢疾、寄生虫病等治疗不当,迁延日久,损伤气血导致营养不良而形成疳积发热。会表现为手足心发热,还有面黄肌瘦、毛发干枯、腹部胀大、食欲不佳等伴随症状。
血虚阴亏导致的手心发热
这类患者多由于平素体质虚弱,或大病之后,失于调理,阴血耗伤,正气尚未恢复而致。这部分患者常表现为手足心发热,形体消瘦,精神萎靡,咳嗽少痰,目眩耳鸣,口干舌燥,午后潮热,颧红盗汗等症状。
此外,阴虚火旺的人可能也会出现手热的症状。
针对脾虚类型的手心热者,可以尝试中医食疗、推拿与灸疗调理。这类人比较适合吃红枣,其味甘、性温,入脾胃经,有补脾胃、益气生津的作用。《神农本草经》记载它“主心腹邪气,安中养脾,助十二经。平胃气,通九窍,补心气、少津液、身中不足,和百药”。张锡纯也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记载红枣“津液浓厚滑润,最能滋养血脉,润泽肌肉,强健脾胃”。
调理脾胃虚弱有下面几种办法
1.点按中脘
穴中脘穴在人体前正中线任脉上,肚脐上4寸,是足阳明胃经的募穴,为胃经经气结聚之处,点按中脘穴能够促进经气运行,调节胃的功能。用手指点按或揉按中脘穴,每次2~3分钟,至局部产生发热感。
2.推按两肋
两手掌在身体两侧由乳房下缘向下推按至侧腰部,使局部发热,能够疏通肝胆经,调畅气机。
3.艾灸足三里穴
这个穴位在小腿前外侧,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处,每天用艾条灸10~15分钟,有补益脾胃、扶正培元、调和气血之功效。
值得一提的是,从西医角度来说,手心发热还可能是肺结核、慢性肾盂肾炎、肝病和结缔组织病等疾病的征兆,应尽早诊治。
文/江苏省中医药学会科普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杨璞
图/源自网络
以上为《健康报》原创作品,如若转载须获得本报授权。点击下方“阅读原文”自助获取转载授权。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