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关系这几年真是越来越紧张,不管是新闻里还是老百姓聊天中,都能感觉到这股火药味。
2023年,有个美国专家跳出来说了句挺扎眼的话:如果不跟中国打仗,美国要是还跟中国搞零和博弈,那就是犯了大错。
细想想,背后确实有不少值得琢磨的地方。啥叫零和博弈?简单说,就是你赢我就输,非得拼个你死我活。这位专家的意思是,美国要是老抱着这种想法跟中国较劲,最后可能把自己也坑了。
一、美专家的观点这位专家是约瑟夫·奈(Joseph Nye),美国国际关系圈里的大咖,哈佛大学的教授,还当过美国国家情报委员会的主席和助理国防部长。
奈挺有名,搞了个“软实力”的理论,意思是国家不光靠硬实力(比如军队、经济),还得靠文化、吸引力这些软招。他研究中美关系好多年了,算是很有发言权。
2023年,奈在一次公开演讲里抛出了一个观点:美国要是继续跟中国玩零和博弈,不调整政策,可能要吃大亏。
他这话不是随便说的,而是基于几个关键判断。
中美这两大经济体早就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美国企业在华投资多得数不过来,中国制造的东西也塞满了美国的超市货架。
奈教授说,贸易战、科技封锁看着是给中国上眼药,但美国自己也得跟着疼。比如,苹果公司要是彻底退出中国市场,利润得掉一大截;美国老百姓买东西也贵了,日子不好过。
中国那边也一样,出口少了,企业日子紧巴巴。所以,零和博弈看着是想压倒对方,结果可能是两败俱伤。
奈教授还提到,中美关系要是彻底崩了,全球都得跟着晃悠。现在的气候变化、疫情、核武器这些大问题,没中美一块出力,哪个都搞不定。
奈教授警告说,零和博弈容易让双方脑子发热,误判形势。
奈教授不是光警告,他还提了个思路,叫“竞争性共存”。
啥意思?就是承认中美肯定得竞争,但别非弄成你死我活。得找个办法,既保住自己的利益,又不把关系搞僵。
他觉得,美国得放下点架子,别老想着当老大碾压别人,得学会跟中国和平共处。
二、中美关系要弄明白专家为啥这么警告,得看看这几年的中美关系。简单说,就是从贸易到科技,再到地缘政治,哪儿哪儿都不太平。
2018年,特朗普上台没多久,就跟中国开干,搞了个贸易战。美国给中国好几千亿的货加了关税,中国也不含糊,立马反击,美国大豆、猪肉这些出口立马受挫。
2020年,双方签了个第一阶段贸易协议,稍微消停了点,但关税还在那儿摆着,问题没真解决。
2023年,拜登政府也没撤关税,反而还加码制裁中国企业。结果呢?美国农民卖不出货,中国企业订单少了,两边都不好受。
在科技这块,美国盯着华为、中兴这些中国公司不放,禁了这禁那,还拉着盟友一块儿封锁5G、芯片这些关键技术。
中国不甘心被卡脖子,拼命搞自主研发,2023年还推出了自己的高端芯片,虽然跟美国比还有差距,但决心挺大。
这场科技战让全球供应链都乱了,美国企业也跟着喊疼,比如英特尔、AMD这些公司,少了中国的市场和工厂,日子也不好过。
再说地缘政治。南海这几年就没消停过,美国军舰三天两头跑来,喊着“航行自由”,中国这边直接派军舰军机硬刚,宣示主权。
台海那边更紧张,美国给台湾卖武器,2023年还通过了个大额军售案,中国这边直接加大军演力度,飞机天天绕台飞。两边都在秀肌肉,谁也不让谁,感觉随时可能擦枪走火。
除了硬碰硬,意识形态上也掐得厉害。美国老拿新疆、香港挑事,制裁中国官员,还抵制北京冬奥。中国反过来骂美国干涉内政,搞霸权主义。
两边媒体也跟着煽风点火,美国说中国是“威胁”,中国说美国是“霸凌”,老百姓都被带节奏,互相看不上眼。
中美关系现在就是个高压锅,啥时候炸不好说,但压力是真大。零和博弈的影子在这特别明显,美国想压住中国崛起,中国想守住自己的地盘,谁也不肯退一步。
三、零和博弈的坏处奈教授说零和博弈是大错,那它到底有多坑?
零和博弈最直接的后果就是经济受损。美国搞脱钩,逼企业撤出中国,结果供应链乱了套。2023年美国商会报告说,60%以上的在华美企觉得贸易战和政策不确定性让他们亏了。
中国的反制裁让美国农产品进不来,别的市场又不好找。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算了笔账,中美贸易战能让全球GDP掉0.5个百分点。
中美要是老这么掐,全球大事谁管?气候变化最明显,2023年COP28大会上,中美都没啥大动作,减排目标吵来吵去没结果。
疫情也一样,疫苗分发、病毒溯源这些问题,两边光顾着互相指责,没人牵头干实事。零和博弈把合作空间堵死了,最后地球都得跟着遭殃。
军事风险是最大的坑。台海、南海这些地方,双方军队离得太近,误判的风险老高。
2023年8月,美国军舰差点跟中国舰艇撞上,幸好双方都刹住了车。军事专家说,要是没个热线电话或者危机管理机制,早晚得出大事。
在美国,反华情绪被政客和媒体炒得挺高,亚裔美国人这几年老被歧视,甚至挨打。中国这边也差不多,网上反美声音特别响,民族主义情绪起来了。
这对两国普通人没啥好处,反而让误解和敌意更深。
有没有别的路?既然零和博弈这么坑,那有没有啥别的办法?奈教授提的那套“竞争性共存”听着挺靠谱。奈教授的意思是,中美竞争没啥问题,但得有个底线,不能非弄成你死我活。
双方的误判少了,打起来的可能性就小;别老想着加关税,坐下来好好聊,找个两边都能接受的方案,把经济损失降到最低。
在气候变化、疫情这些全球问题,中美一块出力,既挣面子又干实事。这路子听着简单,但做起来难。
再一个就是让两国民众多接触。2023年,中美重启了“社会与人文对话”,学生交流、文化活动啥的都多起来。老百姓了解多了,自然就不那么敌对了。
这些办法听着都不错,但得两边都点头才行。现在的问题是,美国老想压中国一把,中国也不肯吃亏,信任这东西不好建。
中美这么掐,别的国家也坐不住了。
欧盟、日本、澳大利亚这些美国盟友挺纠结。一边是老大哥美国,拉着他们一块儿对付中国;一边是中国的大市场,谁也不想丢。
2023年,欧盟出了个《对华政策文件》,说跟中国得“合作、竞争、对手”三合一,既做生意,又防着点,还得有点底线。
日本也差不多,一边跟着美国搞印太战略,一边跟中国做买卖,小心翼翼平衡着。
非洲、拉美这些地方的国家,最怕中美闹翻。中国帮修路盖桥,美国给援助出技术,两边都少不了。他们就盼着中美别打起来,好好合作,别让全球经济崩了。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老早就喊话了,说中美关系是21世纪最重要的事儿,得合作,不能掐。2023年联大上,他又说了一遍,希望两国别搞零和博弈,给世界留条活路。
结语约瑟夫·奈的警告有些道理,零和博弈这条路走下去,经济垮、全球乱、仗打起来,谁都落不了好。现在就是个十字路口,美国和中国得冷静想想,别光顾着斗气,把自己和全世界都坑了。
竞争性共存也好,多边合作也罢,总之得找条不打仗、不撕破脸的路。中美关系不是你死我活的游戏,而是得学会一块儿过日子。
美国要是听不进去,继续跟中国硬杠,那可真是个大错误。到时候后悔都来不及。
参考资料:
1、地球连线|约瑟夫·奈:未来须度过大国竞争的危险周期 新京报 2023-05-05
2、约瑟夫·奈:以“冷战”形容当前中美关系不恰当 新华社新媒体 2023-10-29
3、约瑟夫·奈:美中应增加各领域接触,促进彼此理解和欣赏 北京日报 2023-10-28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