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杭州房价为什么那么高

2025年的杭州楼市,上演了一场冰与火的博弈。科技六小龙带动下,3月二手房网签量预计破万套,创近三年新高;奥体、钱江世纪城次新房成交价突破13万/㎡,高端改善盘拼社保摇号;滨江、绿城等本土房企以70%溢价率抢下核心地块……这一系列数据似乎印证了“大阳春”的狂热。
然而,狂欢之下暗流涌动:临安青山湖房价腰斩、远郊刚需盘降价难售、二手房库存逼近18万套。杭州楼市究竟是全面复苏,还是结构性分化下的“虚假繁荣”?
我们邀请了专家,与我们一起聚焦杭州楼市的三大核心主线——分化加剧的行情逻辑、科技产业驱动的价值重构、地王狂热背后的风险信号,试图揭开这场“大阳春”的真相,并为您基于杭州楼市,做整个地产行业“止跌回稳”的趋势判断。

问答实录

①丨行情分化:杭州热度与全国整体差异

- 杭州表现远好于全国,有结构性根源

主持人:

3月杭州二手房日均成交量同比上涨20%,呈现出“大阳春”的行业格局,但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月房价环比仍跌0.1%,同比跌5.2%。为何杭州的市场和全国呈现“温差”?研究杭州的例子,对判断整个全国地产“止跌回稳”进程,有哪些意义?
1丨杭州楼市呈现“大阳春“:房价、地价火热

2025 年春季的杭州楼市,正经历着从 "小阳春" 到 "大阳春" 的热力升级。据贝壳监测数据显示,3 月杭州二手房成交量已突破万套大关,预计全月将达 1.2 万套以上,创下 2017 年以来的次高纪录,仅次于历史峰值 1.5 万套。具体杭州的二手量价趋势,详见下图。

图:杭州二手房量价表现
数据来源:贝壳,嵩山论市
而杭州整体房价,在核心区域体现出量价齐涨的特点。亚奥城、杭州壹号院等次新房成交价突破13万/㎡,较2024年低点上涨40%。
奥邸国际成交价达13.26万/㎡,创世纪城板块新高。而核心区域特别是上城区,有十余个楼盘的3月成交价,相比于2月有了超过20%的涨幅,具体详见下表。
表:上城区近期房价成交涨幅较高楼盘
数据来源:杭州房小图案,嵩山论市

此外,杭州近期土地市场火热,地王频出,一方面是政府在供地上提供了优质地区,采取减量提质的供应策略,促使地价修复。

另一方面杭州本地滨江、绿城作为民企和混合所有制企业经营相对稳健,积极参与拿地,而杭州的市场也吸引了建发等省外国企。

2丨全国楼市:小阳春,楼市修复但有波折

而全国整体楼市,并没有杭州的景气度高。虽然全国2025年一季度也处于楼市修复的小阳春,但是大部分城市的挂牌价仍然在下行,全国整体二手房价格1-2月跌幅有所扩大,具体详见下图。

图:全国一二三线城市二手房价格环比增速
数据来源:Wind,嵩山论市

虽然目前来看,全国的房地产市场在自然修复周期,但是春节后整体带看的热度有所下降,而整个房价趋势来说,虽然有所修复,但是仍然在水下,这一点可以参考冰山指数的数据,具体详见下图。

图:从冰山指数看全国房价趋势和活跃程度
数据来源:冰山指数,嵩山论市
3丨杭州与全国“温差“的意义

杭州的大阳春,一方面是核心资产的“热“。核心区次新房(如奥体亚奥城、申花馥香园)日均成交1-2套,科技企业员工、浙大系高知群体集中入场,推动高端改善需求爆发。

另一方面其实是边缘区域的“冷“。根据贝壳杭州研究院的数据,远郊刚需盘(如临安青山湖),此类成交,其实占全市成交量比例不低,但均价仅1万/㎡,同比下跌30%,拉低整体房价指数。

所以,杭州的案例具备很强的示范意义,对于全国来讲,楼市“止跌回稳”并非普涨,而是核心资产率先复苏。北上深杭等“六万档”城市将主导回暖,而三四线城市仍需较长时间筑底,其他二线城市的复苏,也一定是核心资产先行。

②丨科技驱动:六小龙与地产溢价

- 六小龙与科创行情,重塑了杭州的城市价值

主持人:

“杭州六小龙”企业总部周边房价跳涨,DeepSeek所在的武林商圈法拍房溢价25%。科技产业是否已成为杭州楼市的新引擎?这种“以产促房”的模式是否会成为中国地产的主线?

1丨六小龙与地产引擎:快速的流量提升

春节以来,杭州的六小龙吸引了全市场注意,甚至投资人将六小龙赋予了宏观经济层面的作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之前对中国科创与新经济的负面预期。

而在楼市方面,六小龙一度成为杭州地产的启动引擎。“六小龙” 所在的滨江区、余杭区等板块,因科技产业集聚迅速成为楼市新热点。

例如,宇树科技总部周边地块在 2025 年 3 月土拍中,楼面价突破 7.7 万元 /㎡,溢价率近 70%,刷新杭州单价地王纪录,尽管纪录很快被蒋村地块打破。

这种 “产城联动” 模式复刻了阿里巴巴对未来科技城的带动效应,甚至更具爆发力 —— 滨江区 2025 年 3 月新房均价达 4.07 万元 /㎡,同比上涨 12.99%,远超全市平均水平。戳这里,让园区招商找得准、引得来、留得住!

图:杭州六小龙与城市板块分布地图
数据来源:中指研究院,嵩山论市
2丨六小龙与杭州长期经济格局:从 “流量红利” 到 “生态壁垒”

“六小龙” 的崛起并非偶然,而是杭州20 年数字经济战略的厚积薄发。2024 年杭州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达 6305 亿元,占 GDP 的28.8%,形成涵盖云计算、人工智能、机器人等领域的完整产业链。

这种生态壁垒使得杭州楼市具备更强的抗风险能力 ——2025 年 1-3 月,全国新房价格同比仍然在下行,但杭州新房价格连续 3 个月环比上涨,二手房成交量创年内新高。

科技企业的集聚效应吸引了大量投资,也会为杭州未来的地产复苏构成新的护城河。2025 年 2 月,杭州土地出让金达179.5 亿元,同比增长 220% ,其中滨江区、余杭区地块占比超 60%。同时,二手房市场出现 “跳涨”现象,拱墅区 Deepseek 总部附近房源挂牌价上调 10 万元 / 套,部分优质次新房成交周期缩短至 7 天。

3丨六小龙重塑杭州城市价值

我们回顾近年杭州工业增加值的组成,发现近年杭州工业增加值中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装备制造业的增加值分别增长了4.6%、5%和5.3%,超过整体工业增加值增速4%,而且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分别为73.1%、46.2%和55.4%。具体详见下图。

图:从杭州工业增加值看科创价值
数据来源:Wind,嵩山论市

杭州六小龙是标杆,也是千千万万杭州科技企业的缩影。后续科技企业估值提升,会进一步带动土地市场溢价(例如滨江7.7万/㎡地王),而城西的未来科技城二手房价反弹至4.7万/㎡。整个杭州的城市地产价值,被科创企业重塑。

③丨土地狂热:冷静看待当下的“地王潮”

- 地王潮,有供应政策的优化,有房企的预期改善

主持人:

滨江7.74万/㎡地王楼面价已超深圳湾,但萧山经开区地块溢价率仅13%。本土房企高价夺地王的逻辑是什么?地价与房价倒挂的风险如何化解?如何理性看待杭州、上海、成都的春季“地王潮”?

1丨地王的频繁出现,叠加了政策放松持续效果和供应策略的改善

2024 年 5 月杭州全面取消限购,并同步放宽地价限制,房企可根据市场预期自主定价。这一政策直接打破了此前 “地价 - 房价” 联动机制的束缚,例如滨江区西兴单元地块楼面价 7.74 万元 /㎡,较周边二手房(如晓风印月约 8.5 万元 /㎡)仅低 9%,但开发商仍愿以高溢价拿地,反映出对未来房价上涨的强烈信心。

政府调整供地结构,核心区域优质地块供应显著增加,整体上是“减量提质“,所以促进了地王的出现。

2025 年 3 月杭州出让的四宗涉宅用地中,三宗位于上城、滨江等核心区,且均为低容积率(2.5-2.9)地块,契合改善型需求。此外,政策允许商业与住宅混合用地、优化容积率计算规则(如阳台按 1/2 计容、风雨连廊不计容),进一步提升地块价值。

图:杭州土地成交溢价率修复明显快于其他一线、二线与百大城市
数据来源:Wind,嵩山论市
2丨杭州地王的特色因素

一季度杭州的地价水平逼近一线城市。8万元 /㎡的楼面价已超过广州(7.57 万元 /㎡),仅次于上海、北京、深圳,反映出杭州作为新一线城市的竞争力。

而且作为城市特色,杭州的地王出现,有产业背景在,数字经济与 “六小龙” 企业吸引高端人才,形成 “以产促城” 的良性循环,这是其他城市(如天津、郑州)所缺乏的。

此外,杭州对于中央“止跌回稳“的政策倾向,响应最快,杭州率先取消限价、优化土地供应,为房企创造宽松环境,而其他城市(如南京、苏州)仍在观望。

我们整理了2024年各大城市的土地成交排名,发现杭州已经逐渐接近上海、北京,跻身第一梯队,而且土地溢价率、成交总价远超其他二线。至于深圳,2024年仅出让5宗土地,体现了“严控增量“的区域施政差异。具体详见下表。

表:2024年土地成交城市排名
数据来源:Wind,嵩山论市
3丨冷静看待地王:分化与企业预期

首先,地王频出,不是地产行业整体回到2016年之前大涨趋势,核心区地王频现的同时,远郊板块(如临安、富阳)土地流拍率仍高,库存去化周期超过 24 个月。市场呈现 “冰火两重天”,房企需谨慎评估非核心地块价值。

2025 年杭州土拍中,滨江、绿城等非国企与建发、保利、中海等央国企竞争激烈,溢价率普遍超过50%。例如,蒋村文新单元地块吸引 102 轮竞价,最终建发以115% 溢价率竞得,反映出房企对核心地块的志在必得,但是参与的房企也仅仅是本地优势民企和资金充裕的国企。

部分地块楼面价已接近甚至超过周边二手房价格,若市场下行可能导致项目亏损。例如,蒋村文新单元地块楼面价 8.8 万元 /㎡,而周边次新房(如西溪诚园)成交价约 12 万元 /㎡,开发商需通过产品创新(如大平层、科技住宅)实现溢价。

以杭州为例,过往历史成交前十名的土地,有7宗都是去年四季度以来成交的。地王的出现,有政策推动,有优势企业的预期改善,也蕴藏着更大的区域分化和潜在盈利压力。具体详见下表。

表:杭州历史土地成交价格最高的十宗地
数据来源:中指研究院,嵩山论市

④丨结构矛盾:板块区域、新房二手结构性矛盾

- 杭州楼市景气,但是板块分化剧烈,新房二手分化剧烈

主持人:

杭州的大阳春,明显有很大的区域板块分化,呈现出“核心沸腾、边缘冷却“的状态,而就算是同一板块内,新房和二手房分化也加大。钱二东新房拼社保摇号,但同板块次新二手房“交付即破发”。新房限价取消后,与二手房的差价拉开。您怎么看待这种分化与结构性矛盾?

1丨区域分化加剧:政策效果差异

杭州自 2024 年全面取消限购、限价后,市场活力显著释放。核心区通过 “优质地块 + 高溢价” 模式激活土地市场,而远郊则通过 “以旧换新”“购房补贴” 等政策刺激需求。

例如,余杭区对特定镇街购房家庭给予 5万元补助,临安区收购商品房用作保障房。但政策效果差异明显,核心区政策红利转化为房价上涨动力,远郊则陷入 “越补越跌” 的循环。

从目前看,杭州城市内的板块分化已经极大,我们所讨论的杭州“楼市大阳春“,也局限于主城区核心板块。具体来看,近期二手房成交量大的板块,价格上已经泾渭分明。
表:近期杭州成交活跃板块情况
数据来源:贝壳,嵩山论市
2丨区域库存的分化:去化速度冰火两重天

核心区域房价屡创新高,滨江钱塘江畔新地王,楼面价达7.74万/㎡。预计杭州核心区未来新房均价或超9万-10万/㎡,直逼上海、深圳核心区水平。西湖区豪宅带动跳涨,如中冶锦绣公馆(单价8.5万/㎡)集中成交,拉动区域周均价上涨54%至5.6万/㎡。未来科技城热度攀升:杭珹未来中心二手房售价涨至4.7万/㎡,科技企业集聚推动需求。

而远郊、刚需板块持续低迷,临安、富阳、大江东等区域房价下跌30%-50%,临安青山湖科技城甚至腰斩。所以弱势区域,刚需盘持续以价换量,丁桥、良渚等板块二手房价格持续下滑,部分新房限价下调冲击二手市场。降低空置损失,资产应租尽租,戳此了解

我们研究杭州各区的楼盘存量和新房去化速度,并考虑尚未取得预售、尚在开发的隐性库存,发现杭州新房的去化速度,在板块区域之间,存在巨大分化。具体详见下表。

表:杭州各区新房库存和去化周期
数据来源:中指研究院,嵩山论市
3丨新房与二手房的分化

首先,新房二手房价格差异愈发明显,同一板块新房与次新房价差达 3000~5000 元 /㎡(如勾庄),刚需盘二手房降价 4000 元 /㎡仍难成交(如临平金都夏宫)。

而成交量也冷热不均,新房开盘即罄(如绿城月依星河轩),二手房占比下降,老破小降价 20 万仍难出手。

本质上,新房和二手房产品代际断层。新房向绿色节能、智慧社区迭代,次新房(如 2018 年限价盘)因配置低交付即跌价,老破小沦为 “保障房替代品”。

从根源上讲,新房和二手房的分化,在于新房对二手房产品上降维打击。新房强制层高≥3 米、人车分流、铝板立面等升级,叠加开发商 “内卷” 配置(星空顶、恒温泳池),二手房(尤其 10 年以上老小区)硬件全面落后。

而价格策略上,部分新房通过 “低价开盘”(如滨杭滨纷城 1.56 万 /㎡)或不限价降价(勾庄和萃揽悦园 2.79 万 /㎡ vs 次新房 3 万 /㎡),直接冲击同板块二手房。

另外,改善需求主导下,年轻购房者倾向“一步到位”:新房低密社区、智能化管理、TOD 配套更具吸引力,老破小(无电梯、停车难)即使市中心也无人问津。

所以,回顾最近7年地产周期,杭州新房和二手房房价增速,我们也可以发现,自从2022年初地产景气度下行后,新房与二手房价格分化就成为很确定的格局。具体详见下图。

图:杭州新房、二手房价格增速变化
数据来源:Wind,嵩山论市
⑤丨风险与趋势研判:止跌回稳+结构分化

- 结构性分化中,一二线2025年落地止跌回稳

主持人:

杭州大阳春,核心区豪宅放量成交、远郊以价换量持续,这种分化格局会否成为新常态?您能否为我们以杭州为例,判断下2025年楼市是否会有结构性牛市?止跌回稳能顺利落地吗?

以杭州为例看,2025年楼市将是“K型复苏”——核心资产上行,边缘资产下沉。

结构性牛市:杭州头部板块(奥体、未科、申花)房价年涨幅或达10%-15%,但需满足三个条件:科技产业持续增长、地王项目去化顺利、政策不加码调控。而结构性牛市中,新房价值一定超过二手房。

止跌回稳:全国层面,70城房价环比跌幅有望在Q2收窄至0.1%,但三四线城市仍需3-5年出清库存。支撑行业止跌回稳,不能仅依靠核心城市、核心资产。

核心资产更像是地产过渡期时的一个避风港,低风险偏好的资金、市场主体,为了相对稳定的回报,面对愈发严重的资产荒,选择相对收益稳健的资产,比如上海、成都、杭州的高端住宅,比如核心区域的地王,比如央国企地产债。

购房者策略:对于改善客群,紧盯“产业+地铁+品质”三角要素(如未来科技城杭珹未来中心)。对于刚需群体,远郊抄底需谨慎,优先主城区“15年房龄+双地铁”二手次新(如拱墅和睦新村)。

点击下图,了解详情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