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文章内容均有可靠的信息来源,相关信源加在文章结尾
被称为“基建狂魔”的中国在高速公里方面也是不出大家所料地有着惊人的成就,高速公里里程数也在不断增加。但是从2015年到2023年,我国高速公路总亏损却已超过惊人的6万亿人民币。
几乎大部分人每次出行都要路过高速公路,那么在此期间不可避免想到的就是“收费”问题。既然这么多人缴费,为什么还会亏损这样严重呢?
与此相关的,我们会想到美国高速公路的情况,美国高速公路并不收取高速费,却能达到盈利状态,他们又是如何盈利的呢?
美国为何不收高速费仍然实现盈利?从可证实资料上来看,虽然他们并没有明面上收取高速费,却在其他地方下了不小的功夫。
美国高速公路的运营和维护所需要的资金主要来自燃油税。燃油税就是每加仑燃油的价格中都有一定比例的税收,也就是说,每次加油都需要多交一部分钱,这些税收虽然不起眼,但是长期积累下来未必会比我国直接收费低。
这些税收会直接汇入美国的“高速公路信托资金”,主要用于高速公路的建设、维修和管理。还有邦联和州政府资金的汇入也能助美国高速的运营和维护一臂之力。
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汽车技术也更新换代,环保措施也在逐步实行,燃油税的征收也未必能够完全覆盖高速的维修成本,因此一些地区面临了新的资金短缺问题,后期还会不会有新的增加资金收入的手段我们也不得而知。
中国高速为何亏损严重?既然要讨论亏损,那么不可忽视的就是收入,与美国复杂的资金收入方式来比,我国的手段就显得很直接了。
中国高速收入主要来源于过路费,这种按照车辆行驶里程数来作为收费标准所收取的费用成为了中国高速收入的主体部分。
相信大家在高速路上经过服务区时都会感叹一句“服务区的东西真贵”,但其实这些收入只有一小部分进入了高速的口袋,反而服务区的建设需要消耗大量资金。沿途广告的收入虽然也算一部分,但是与庞大的支出相比就显得有些捉襟见肘了。
根据2021年数据,中国高速整年收入有6232亿元,但是支出却有12909亿元,这两个差距之大数字放在一起并不像是同一年的收入和支出的数据,反而像是小数点标错了。那么什么样的支出才能导致这样严重的入不敷出的局面?
最主要的部分就是建设支出,近年来土地价格持续攀升,土地使用费和劳动力所需的费用就是一项无法覆盖的支出。
地形因素也是万万不能忽视的,中国的地形以山地、高原和丘陵为主,与平原相比,需要修隧道、填海造陆的高速造价肯定更高,自然建设成本也会更高。
你以为建设完就一劳永逸了吗?并不是的!建设完之后我们需要考虑的问题就是高速公路的维护修缮工作。
我国国土面积大,自然高速网络覆盖面积大,宏大的公路网络也带来了沉重的维护和修缮负担,国内养路费支出存在明显的缺口,资金压力自然也不容忽视。
而且我国高速的建设标准非常严格,一般来说大家所见到的都是双向四车道为基础,在抗震防洪方面更是做到了极致,正是因为如此,有严格的要求就会有严格的标准。
在我国每条高速大约十年就要进行一次大规模的修缮和维修,为什么我们走的高速路没有明显的破败的痕迹,反而地图经常显示“什么什么路不可通行建议绕路”,这是因为需要常常修缮维护以保证大家通行安全。
有些人会问,既然我国已经有高标准的修缮政策了,那么在政策中,没有那么多车经过的路和长期高强度使用率的路修缮标准是一样的吗?
自然是一样的。除非有特殊情况,不然即使使用率不高,高速也需要定期的检查维护,达到最高程度的安全系数。
在西部地区,大家首先想到的应该是“风吹草底见牛羊”的情景,高速公路的存在感虽然没有在东部地区那样显眼,但是也是不可缺少的基础建设之一。
可是西部地区多地势复杂,人口并没有东部地区那样密集,交通流量远远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自然收费较少。
且收费站的建设和运营并没有与实际的需求相匹配,再加上某些路段虽然建设了却并没有开通运营,还要均摊修理费用,造成了许多没必要的负担。
在如此之庞大的支出下,国家还不忘记给我们“放福利”。
国家福利政策相信大家在五一期间国庆期间更喜欢自驾出去玩,原因之一就是国定假期日高速不收费,这个政策在一方面可以促进人员流动加快经济发展,但是另一方面来说在这一段时间之内高速公路是肯定亏损的,因为主要收入被取消,所以支出的份额显得越发庞大。
目前,我国高速公路持续发展,截止2023年底,总里程已经达到了18.36万公里之多,位列全球榜首已经十多年,相信以后也会持续增加。
我国“基建狂魔”的名号也不是吹出来的,高速公路的发展同样也与我国经济发展息息相关,即使“赚的不如用的多”,但是我国还是积极去发展建设,最大程度地促进更多交通闭塞“不见天日”的地区与外界相连接。
结语高速公路的建设不仅仅是一种交通方式的发展,在更深层意义上关系着我国社会整体的面貌和发展步伐,也是区域经济均衡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
既然高速公路的建设如此重要,那么我们是不是应该探寻更加适合中国的建设运营方法,美国的方法在我国是否能够运用并且使之实现本土化呢?
参考资料中国网(总里程突破16万公里!中国高铁书写复兴故事)
东方网(一年4000亿的高速收费都是谁买单)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