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清
最近,一段题为《惊奇日本:为什么日本街上没 垃圾桶还这么干净?》的视频在微博热传。短片中,主持人随机访问大阪街头的市民,对象包括中年大叔、阿姨以及年轻美眉等,如果手头有垃圾会怎么处理,得到 的答案几乎完全一样,把垃圾先放在自己的包包里,再带回家里去丢。被问及道路为何会这么干净时,受访者几乎都说“这很普通吧”。有受访对象被问为何街道上 不放置垃圾桶时说,大概是如果设置垃圾桶的话,就得从公共费用取出一部分来维持它。
看了这段视频节目后,起初我有点不太相信。一 个大城市的街道上,怎么可能没有垃圾桶?不是说日本有分类很细的垃圾桶吗?或许,这只是个别城市或少数街区的情况吧。但一位去过日本的媒体人朋友告诉我, 日本大街上的确垃圾箱非常少,几乎没有,“丢个垃圾烦死人”。城市的街道上不设垃圾桶,至少会给一些人比如游客带来不便。那么,日本城市的大街上为何不设 垃圾桶,并且还能保持得那么干净整洁呢?
很显然,这跟日本国民素质较高、注重环保是分 不开的。有史料表明,日本早在江户时代,政府就禁止将垃圾倒入江河湖泊。扬子晚报上有一篇《看日本人扫街》的文章介绍说,现在日本人对环境卫生的保持,基 本上属于“包干到户”制。大家都注意做好垃圾分类,并在规定时间段处理垃圾。社区垃圾收集站的清洁工作由住户轮值,执勤期间要整理垃圾收集站的垃圾摆放, 检查每个垃圾的分类,还要清扫附近的道路。每个月还有一次居民义务清扫日,各家派代表参加近公共地带或街心花园的清扫。另外每个地区还有不定期的居民清扫 活动,均自愿参加。在日本,没有“扫街”这个专门职业。当然,政府在公共卫生方面也有投入。
不过,日本人能保持公共环境高度卫生,比“包 干到户”、垃圾分类更重要的,应该是国民强烈的环保意识。中国环保工作者代表团曾赴日本考察,发现日本从小学生开始就很重视环保教育。不仅在公众场所大力 宣传环保,一些大企业也会在其对外开放场所传播环保理念。正是由于长期养成了爱护环境的意识,日本人才会在家把垃圾分类做得很到位,在大街上把垃圾放在自 己包里再带回家里丢,也才会成为他们习以为常的事情。想想,其实习惯都是培养的。我们现在有很多人去野外登山时,不就自带垃圾袋了吗?当然,与严格垃圾分 类已成“全民忍术”的日本相比,我们做得还远远不够。
在笔者看来最值得思索的,是日本人对街道上不 设垃圾桶的解释。在视频节目里,有受访的日本人说,如果设置垃圾桶的话,就得从公共费用取出一部分来维持它,也就是会增加公共财政负担。关于这一点,我们 好像还很少有人这么想过吧?事实上,我们也很重视公共财政,希望减少一些不必要的开支,但我们主要只看到“三公支出”之类,对公共场所的垃圾处理,恐怕大 多数人会认为是政府应当承担的工作。其实,日本政府未必没有公共费用用在公共卫生上。但很显然,如果公众都能养成习惯,自觉减少垃圾排放,减轻环卫工作人 员的工作量,是不是可以节约不少财政支出,并且提高社会效率?看来,日本人的账算得比我们要精多了。
必须要说的是,公共环境卫生状况,是与城市化 程度有很大关系的。比如日本已是完成城市化的国家,而我国还处在快速城市化的过程中,城市里的流动人口数量多,素质参差不齐。很多刚从乡村进城的新市民, 对现代文明生活方式还需要有适应过程。另外,我们的公共卫生设施、环境保护教育等,也都还远远不够。所有这些,都造成了我们很多城市的公共卫生比不上日本 城市。但是,中国作为自古重视人与自然和谐的礼仪之邦,我们的国民绝不是天生爱乱丢垃圾的国民。衷心期盼同胞们能从日本人的做法中受到启发,纵然国情不 同,也都能增加环境保护意识,让文明丢放垃圾、维持街道整洁成为习惯,把我们的城市建得更美好。(图为整洁干净的日本街道)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