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一战德国为什么投降


德国在二战中是被从东西两线直接攻入本土的。可以说最终在柏林的每条街道和地下室都被盟军占领,属于是输得彻彻底底无话可说。不过回顾一下此前不久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就会发现,德国并没有被占领首都,甚至德军在战争中的推进范围,比战前德国本土的面积还要大得多。而一战的主要大型战役也几乎完全在德国本土之外进行。德国本土几乎没有因为一战而受到直接的炮火破坏。甚至在实控领土方面还一度有很大的便宜。因为在1917年,沙皇因为顶不住而最终被推翻,此后俄国内部局势混乱,最终十月革M爆发。内乱后的俄国非常虚弱。新生的政权选择快速和德国达成和约而完全退出了战争。因此德国可以放心大胆地把原来用在东线的百万军力立即全部投入西线。而且因为是俄方主动妥协,德国根据合约,在东线的划界方面也有很大收益。


等于是基本达到了东线作战的目的。在集中力量于西线后,当时全球不少人都认为原本就疲惫不堪的英法肯定要顶不住了,德国因此在东西两线都会获得胜利。一战的结局将以德军的全胜而告终。可仅仅不到一年的时间。一战的结局却是恰恰相反,德国最终签订了战败投降的协议。数百万陆军被完完全全地解除了武装;百万吨级的海军也完全自沉。一度强大的德意志帝国成了耻辱的战败国。这种在一战后期的魔幻结局,到底是怎么产生的呢?其实一战在1914年爆发后,欧洲本部的同盟国就只有德国和奥匈帝国。原先的意大利突然反水,最终形成了全欧洲,甚至到后来发展成了全世界一起围殴德意志帝国和奥匈帝国的局面。很明显,德国方面对此有预估不足的重大缺陷。奥匈帝国本身实力有限。因此同盟国的真正作战主力就是德意志帝国本身。


尽管在西线同时面对英法两大当时的世界一流强国;东线又面临面积广大的沙俄。但是德军凭借相对精良的装备和高素质的职业军队,仍然可以两线同时对敌。在西线,采用施里芬计划,在西线迅速压缩英法联军,夺取了部分战场主动权。不过英法毕竟是当时的超强,而且动用举国之力,不惜代价的苦战。而且英国海军有不可动摇的优势。因此德军在西线很难速战速决,最终在绞肉机一般的凡尔登和索姆河战役之后,德军的进攻锐气受挫。最终把运动战发展成了纯粹拼消耗的阵地战。不能速战速决,战争日益旷日持久。瀚海狼山(匈奴狼山)认为,这对相对孤立和资源有限的德国显然是不利的。在西线后期无大的进展的情况下,东线反倒进展不错,德军甚至反推到沙俄本土境内。最终导致俄国崩溃并且退出了战争。也就在德军马上就要看到西线也要有胜利的苗头的情况下。没想到美国这个生力军突然加入英法一方参战。西线的数百万德军,


当然不会特别怕没有什么作战经验的,新来的美军这种菜鸟部队。但真正的可怕之处,是当时的美国向英法大量的贷款并且无限制地提供战争继续的后勤物资。因此西线的英法美联军的前线供给越来越好;有热饭有咖啡。而对面战壕里的数百万德军却因为后勤不继,常常处于半饥饿状态。更可怕的是数年的战争让德国本土的经济也开始崩溃,国内也开始闹饥荒。于是德国内部同样出现了和沙俄类似的乱局;德皇被迫下台!德意志帝国在沙俄之后也崩溃了。既然皇帝都不在了,为其卖命的前线数百万德军认为也没有必要继续打下去。于是选择了承认战败。由此可见,一战中的德国并非输在军事上,而是最后输在了整体实力不够和后勤不继上。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