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在历史上一直以矮小著称,从古代的盔甲尺寸以及历史人物的身高记载可以看出,日本战国时期的人平均身高只有 1.4 米左右。例如,丰臣秀吉身高仅有 1.4 米,德川家康身高为 155CM,织田信长在当时算是较高的,也只有 170CM。日本战国十八位风云人物中,多数身高都在 160CM 上下,像山县昌景身高仅 135CM,池田辉政为 130CM,德川纲吉更是只有 124CM。而像斋藤义龙身高 175CM、织田信长 170CM 在当时就被视为比较高的了,甚至 1.7 米的织田信长被称为巨人。
古代日本人矮小的原因有很多。一方面,日本作为一个岛国,四面临海,物资匮乏。多数居民以打鱼为生,且日本的地表多以山地丘林为主,多数土地难以进行农作物的种植,百姓日常所需的农作物比较匮乏,营养跟不上,身材发育自然受到影响。另一方面,从历史来看,在古代日本,佛教盛行,天武天皇曾颁布《肉食禁止令》,禁止大众吃牛、马、犬、猴和鸡肉等,整个社会进入半素半鱼的素食时代,长期缺乏肉类等优质蛋白质,这也是导致日本人身材矮小的重要原因。比如,八世纪时,日本天皇明令禁止上层人士吃肉,这种风气影响下,日本国民在未来近千年时间里都很少吃肉,贵族及高级武士阶层更以吃肉为耻,只以谷物、蔬菜和鱼为食,营养不良导致了矮小的身材。
此外,还有观点认为,日本从中国唐朝学习的跪坐文化也可能影响了日本人的身高。这种姿势会导致腿部血液不循环,从而出现矮小的问题,还会影响到牙齿的生长,所以很多日本女人都是罗圈腿,牙齿长得七零八落的。但这种观点也存在争议,毕竟中国也有跪坐的人,却没有出现像日本那么多的矮子,所以归根结底,可能还是日本自身基因以及饮食文化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二、古代日本人矮的原因1. 饮食因素日本作为岛国,资源相对匮乏。百姓日常以打鱼和种植少量农作物为生,且日本地表多山地丘林,可耕种土地有限,农作物产量不高,百姓常常吃不饱饭。此外,日本有上千年吃素的传统,主要原因是佛教的传入和影响。南北朝时期,佛教从中国传入日本,在日本被尊为国教,地位崇高。天武天皇曾颁布《肉食禁止令》,规定不得食用牛、马、犬、猴和鸡肉等,此后整个社会进入半素半鱼的素食时代。长期缺乏肉类等优质蛋白质的摄入,使得百姓营养跟不上,身体发育自然受到影响。据统计,古代日本以稻米这样的碳水食物为主食,缺乏蛋白质摄入,这是导致身高不高的重要原因。
2. 天皇禁令日本天皇曾下达禁肉令,对日本国民的身高产生了重大影响。公元 675 年,天武天皇颁布了一则杀生禁令,随后又发布禁止食用五畜(牛、马、狗、猴、鸡)的律令。最初的肉食禁令并不是全面禁止食用肉类,而是有针对性的,如鱼类、鹿类、野猪以及生病时为补充营养,食用肉食是被允许的。但到了平安时代,日本民众包括贵族之间都养成了不吃 “四足动物” 的习惯。江户幕府第五代将军德川纲吉时代,更是颁布了 “生类怜悯令”,禁止杀生,使得当时日本国内的鱼、鸟、猫、狗到蚊、虱、蚤、蝇都被禁止杀生,更别提食用。明治维新之前,日本成年男子的平均身高已经降低了 0.08 米。直到明治天皇登基以后,为了提高国民的体质才开始倡导民众吃肉,废除了肉食禁令。
3. 跪坐习惯唐朝时期,日本学习跪坐并发展为国粹。长期跪坐对身体发育有着不良影响。跪坐会导致腿部血液循环不流畅,髋关节压力增大,未发育完全的骨骼容易变形。长期如此,易形成内八字,造成骨盆持续扩张,膝关节长期外翻,增加腿骨及膝关节内转角度。同时,跪坐还会使身体向前倾斜,对脊柱发育不利,容易出现大幅度内弯情况,形成驼背。此外,还会增加臀部、膝盖及脚踝肌肉的紧张感,且不利于核心力量的锻炼,从而降低协调运动能力。据观察,八成日本女性都是 “罗圈腿”,这与她们从小跪坐在榻榻米上的习惯有关。长期的大腿弯曲,使得幼儿腿部骨骼在尚未完全塑形时容易形成 O 型腿,而且还容易对膝关节造成损伤。
三、近现代日本人身高变化1. 明治维新后明治维新在日本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不仅在政治、经济等方面带来了变革,也对日本人的饮食习惯产生了深远影响。明治天皇带头吃肉,打破了长期以来的禁肉令。皇室推崇吃肉,使得肉食开始在日本普及,饮食习惯逐渐西化。这一转变为日本人身体素质的提升奠定了基础,平均身高也随之增长。
福泽谕吉作为日本 “近代教育之父”,在推动日本人吃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他在《肉食之说》中提出,日本人之所以矮小,是因为长期只吃素食,不吃肉类导致营养不良,严重限制了体格发育。同时,他认为西方之所以强大,与西方人长期食用牛羊肉和乳类,身材高大有很大关系。在福泽谕吉的提倡和明治天皇的带头下,日本民众也开始吃起肉来。
2. 二战后二战后,美国对日本进行了援助,为日本带来了高蛋白食品。这些食品不仅解决了日本人的基本生活需求,还间接促进了民众身体素质的提升。此外,美国大兵在日本留下了近 50 万的私生子,这些混血儿带来了优良基因。在经过一代又一代的繁衍之后,日本人的身高有了非常大的提高。
日本政府还制定了《学校供食法》,明确要求通过合理配餐和饮食增进学生健康的目标。学校营养午餐中必须要有牛奶,且政府不断增加学生牛奶的补助力度,并将之前使用的脱脂奶粉全部换成国产鲜奶供应。这一举措让日本实现了 “每天一杯牛奶” 的目标,为日本人身高的增长提供了重要保障。
从 1954 年起,日本全国实施给食的中小学数量不断增加,整体实施率高达 94.3%。学生营养午餐的配餐标准几经修改,菜单选择也逐渐丰富,但每天一杯牛奶始终是文部省强制要求提供的必需品。在这些政策和努力的推动下,日本人的平均身高进一步增长。
四、近年来日本人身高变矮的原因1. 女性孕期控制体重不少日本妇女在怀孕期间会控制体重,希望除了腹部外,身体其他部分都能保持苗条,以便产后快速恢复身材。有研究发现,五分之一的日本女性在开始怀孕时体重过轻,并在怀孕期间持续将体重增幅控制在低于官方水平。这种做法导致初生婴儿体重偏轻,长大后身高会较矮。例如,1996 年后出生的日本婴儿,由于母亲孕期控制体重,长大后身高普遍较矮。超过 20% 的 20 多岁日本女性的 BMI 低于 18.5,她们刻意保持身材,使得新生儿营养不足,整体拉低了日本人的身高。
2. 饮食清淡且价格高日本饮食以清淡著称,特点是极度低脂化,菜汤上面的油花都要用吸油纸吸去,过分强调 “原汁原味”。这种低脂饮食使人体能量摄入减少,严重影响食物口感,降低进食欲望。同时,食物价格贵,限制了人们的营养摄入。相比我国,日本的蛋白质、蔬菜、水果平均摄入量不如中国。虽然日本人均 GDP 是我国的两三倍之多,但从饮食角度讲,日本不如我国。低脂饮食也是造成骨骼发育不良的重要原因,长骨骨髓腔内聚集的脂类能保证骨骼营养与代谢,而低脂饮食会影响这一过程。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是身体发育所必需的,日本饮食在这些方面的不足,限制了人们的营养摄入,影响身高发育。
3. 审美观念影响日本社会追求 “可爱”“理想” 的娇小、纤细女性形象。在日本,150cm - 155cm 被认为是女性的最佳身高,160cm 以下的女性成为模特有可能成为国内顶尖模特,人气非常高。而 165cm - 170cm 的女性则被评价为 “怪兽”,可能会受到排斥。这种审美观念使得高个子女性受非议,青春期女性刻意控制饮食,影响身高发育。例如,日本人气模特木千沙都身高只有 150cm,却因脸蛋好看和衣品好而走红,成为无数日本男性女性心目中的女神。
4. 社会压力大日本经济长期低迷,社会压力增大。“Z 世代” 年轻人在经济停滞的环境下选择 “躺平”,缺乏运动,影响身高发育。工作、学习压力大,睡眠不足,也影响了身高发育。例如,战后日本经济泡沫破裂后,一直处于停滞状态,年轻人面临着巨大的社会压力,这对他们的身高发育产生了负面影响。
五、总结日本人身高的变化与饮食、生活习惯、审美观念等因素密切相关。在历史上,日本人因岛国资源匮乏、长期素食传统以及跪坐习惯等原因身材矮小。而在近现代,明治维新和二战后美国的援助等因素促使日本人身高增长。然而,近年来日本人的身高又出现了变矮的趋势,这主要是由于女性孕期控制体重、饮食清淡且价格高、审美观念影响以及社会压力大等原因造成的。
这提醒我们要重视合理饮食和健康生活方式对身高发育的重要性。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是身体发育所必需的,合理的饮食结构和营养摄入对于促进身高发育非常关键。同时,我们也应关注生活中的压力问题,保持适当的运动和良好的心态,以促进身体健康发育。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