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苏南京一女子
因在地铁车厢喝水被开“罚单”,
引发热议↓↓↓
对此,南京地铁先是回应称,
地铁上禁止饮食,
水属于饮料的一种。
随后又表示,
如果因为身体不适需要服药
或其他紧急情况,
可以饮水,也可向工作人员求助。
通报称,
仅向涉事乘客出具了告知单,
对禁止事项进行宣传告知;
而乘客喝的也并非水,
而是“瓶装果汁饮料”。
为啥在地铁里不能吃东西?
地铁上禁止饮食,这显然不是什么新规定,几乎每个地铁日常广播都在重复这样的常识。但饮食后会有什么后果,可能很少有人体会。
执法人员提醒,地铁车厢空间相对封闭,气味难以散去,随意饮食可能会影响乘客的乘车体验;此外,油性食物残渣、饮料如果不慎洒落车厢,可能会导致乘客滑倒摔伤,除了增加额外的清理工作量外,还可能引来虫蚁,啃咬电缆或相关设备,影响地铁行车安全。
其他城市的地铁是如何规定的?
从2020年4月1日起,交通运输部印发的《城市轨道交通客运组织与服务管理办法》开始施行。其中,“车内进食”、“手机外放”等影响运营秩序的7类行为被约束。
根据《城市轨道交通客运组织与服务管理办法》,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主管部门应按照条款要求,结合实际制定本地城市轨道交通乘客乘车规范。
国内有地铁运行的城市多有关于乘客乘车饮食的规则规定,规定细节、实际执行则有所不同。
既然很多地方并未严格执行,
为何还要这样规定?
眼下正值炎炎夏日,乘客坐地铁时想喝口水,再正常不过。一些乘客的地铁通勤时间动辄一两个小时甚至更久,让人在这么长的时间内忍着不喝水,也说不过去。再说,白开水、矿泉水等没有复杂成分和刺激性气味,对车厢环境和地铁安全运行造成影响的可能性也不大。
出品:民生周刊(ID:msweekly)新媒体部
素材来源:澎湃新闻、中国青年报、羊城晚报、极目新闻、光明日报
责任编辑:刘烨烨
主编:崔靖芳
“人民名品”
人民日报社《民生周刊》杂志社旗下融媒体平台。
“民生周刊”
人民日报社主管主办 ,中国唯一专注民生的新闻周刊。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