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日常生活中炖肉加调味料是必不可少的。它们不仅祛除肉的腥味,而且会使做出来的肉品飘香四溢。但你却不知道我们常用的炖肉调料如大料、花椒、胡椒、肉桂、豆蔻、丁香、白芷、小茴香等,这些也是中药,每味中药都有药性,也就是四气五味,四气是温热凉寒,五味酸苦甘辛咸。而这些作为调味品的中药有一共性,就是药性偏温,气味芳香。温能去寒,芳香能避秽浊之气,还能化湿。简言之这些调味品从中医角度看多是辛温之品,概括的说都是阳热药,现举例说明。
大料的中药正名叫八角茴香,中医学认为大料气温味辛,具有温阳散寒、理气止痛的功效。临床多用于治疗胃寒呕吐,脘腹冷痛和感冒等。抗甲型H1N1病毒的药物“达菲”,其主要原料就是八角茴香。
花椒性温味辛,可温中散寒、健胃除湿、杀虫止痒,祛腥的功效。可有效去除肉类各种腥味,还可健胃除湿,治疗食积不下,胃脘部冷痛,呕吐,还可杀虫治疗蛔虫病,蛲虫病,疥疮等。花椒又叫蜀椒,川椒,说明四川人民多吃,为什么因为它祛湿能力强,而现在人“湿气大”已经成为一个普遍问题。胡椒其味辛,气大温,可以温中下气,消痰解毒。治寒性腹痛反胃,泄泻并可解食物毒。一听名就知道这是外国引进的,原产印度。大家喝过羊汤就知道,一碗羊汤,一勺胡椒,然后便是一身热汗。胡椒一下肚,胃就热乎乎的,祛除风寒能力强,还可以治疗风寒感冒。
肉桂、豆蔻、丁香、白芷、小茴香就不一一说了,药性都是辛温,不禁要问为什么我们炖肉要用这些药,难道只是因为他们的香气?
至少我不这么认为,因为我们日常生活中,吃猪肉相对较多,在《本草备要》中指出:猪肉,味咸性寒,多食生痰生湿,伤风寒及久病初愈人不能吃。而这些调味品辛温,刚好可以散寒除湿,纠正了猪肉寒性,祛除了生湿的隐患。可现在人还是湿气大,就是猪肉吃太多了,而这些中药不能完全清除体内湿气。
牛肉是仅次于猪肉第二大肉类食品,味甘,水牛肉性凉;黄牛肉性温,大多数买牛肉也分不清是水牛还是黄牛,但牛肉均可补脾胃,还能生气血,强筋骨。调味品不仅增强牛肉口感,而且性质偏温,对于气血不足,脾胃虚寒的人群吃牛肉更为合适。
羊肉性热,味甘,对于气血不足兼有阳虚怕冷的人群更为适宜。若用羊肉配合当归和生姜同煮,这就是成了经方“当归生姜羊肉汤”,用来治疗血虚怕冷以及妇人产后血虚都有很好的效果。由于羊肉性热,所以要搭配凉性或平性的蔬菜,萝卜是不错的选择,即可祛除羊膻味,还可中和羊肉的的热性。这里要指出,羊肉属热性肉类食品,因此有发热、口舌生疮、咽痛、咳黄痰等热症的人群不宜食用。因此炖羊肉不可加过多辛温调味品,否则更易上火。
看到这,大家估计也明白了,调料虽香,燥热者少吃,即口干舌燥,皮肤干燥,便秘一派燥热之象的人,最好少吃这些调味品,因为他们会让人吃了更干燥,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吃完烧烤、蘸料后,会口干上火的原因。
最后给大家一些炖肉小贴士,猪肉无大料不香,牛肉无山楂不软,羊肉萝卜去膻。希望通过此文能让大家知道,厨房做饭处处都是满满的中医智慧。
(杏花岛作者赵昌,中医学硕士,山西药科学院教师,执业药师,执业中医师。)
微信搜索公众号“杏花岛”,遇见更有趣、更实用的中医。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