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这玩意儿,说白了就是用烧着的艾草去熏烤皮肤。这皮肤呢,它也不是傻子,感觉到热量过高了,就会启动自我保护机制。就跟咱们平时不小心被烫到一样,它会先发个“警报”,那就是起水泡。
这水泡其实是皮肤为了保护自己的一种方式。它在皮肤的表皮和真皮之间,弄出一个充满液体的空间,这个液体就是组织液,它能缓冲热量,避免更深层次的皮肤组织受到伤害。这就像给皮肤穿了一件“隔热服”,让它不至于被“烤”坏了。
艾灸的火力大小和时间长短艾灸起水泡,很大程度上跟艾灸的火力大小和时间长短有关系。火力太大,或者灸的时间太久,皮肤就会受到过度的刺激,更容易起水泡。就像烤肉一样,火太大,烤的时间太长,肉就容易焦。皮肤也是一样的道理,承受不住了,就给你起个泡。
所以,艾灸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火力,慢慢来,别着急。一开始的时候,可以先用温和的艾灸方式,感觉热了就换位置,别在一个地方一直烤。时间上也要控制好,不要一下子灸太久,要循序渐进,让皮肤慢慢适应。
个人体质的差异每个人的皮肤敏感度都不一样,有的人皮肤比较娇嫩,稍微一刺激就容易起水泡;有的人皮肤比较糙,艾灸久一点也没啥事。这就跟有人吃辣椒不怕辣,有人吃一点就辣得不行一样。
所以,艾灸的时候,也要根据自己的体质来调整。如果发现自己是那种皮肤比较敏感的,就更要注意了,火力要小一点,时间要短一点,多观察皮肤的反应。
施灸部位的差异不同的部位,皮肤的厚薄和敏感程度也不一样。有些地方皮肤比较薄,比如手背、脚背、关节处等,这些地方就更容易起水泡。有些地方皮肤比较厚,比如背部、臀部等,相对来说就不那么容易起水泡。
所以,在选择艾灸的部位时,也要考虑这个问题,尽量选择皮肤比较厚的部位,或者在皮肤比较薄的部位,艾灸的时候要更加小心。
水泡的处理要点是什么?小水泡的处理如果艾灸后起的水泡比较小,就别去动它!千万别手贱去把它挑破了!小水泡里的液体是无菌的,它能帮助皮肤愈合。你把它挑破了,反而容易感染。
小水泡一般5~8天就会自己吸收,不用管它,让它自己慢慢恢复就好。在这期间,注意保持局部清洁干燥,别去摩擦它,别让它破了就行。
大水泡的处理如果艾灸后起的水泡比较大,比如像个小鹌鹑蛋一样,那就不能不管了。这么大的水泡,里面装了太多液体,不处理的话,容易破,破了之后更容易感染。
这时候,可以用注射器或者消毒针,把水泡里面的液体抽出来。注意,一定要用消毒过的工具,不要自己随便拿个针就扎,那样容易感染。抽的时候,轻轻地,别一下子把泡皮弄破了,尽量保持泡皮的完整性。
抽完液体后的护理抽完液体后,不要觉得就没事了。这时候,要用龙胆紫药水或者消炎膏、烫伤膏,涂在水泡的地方。这些药水或者药膏,可以起到消毒、消炎、促进伤口愈合的作用。
涂完药后,要用消毒纱布盖住伤口,再用胶布固定好。这样可以保护伤口,避免感染,也避免摩擦。每天要换药,保持伤口清洁干燥,直到水泡吸收愈合。
特别注意一定要注意,不要自己随便乱用药,最好还是咨询医生或者专业人士的建议。如果发现水泡周围出现红肿、疼痛、流脓等情况,说明可能感染了,一定要及时去医院处理。
艾灸后起水泡,虽然是正常现象,但是也要注意处理。别小看一个小小的水泡,处理不好,也可能引起麻烦。所以,艾灸的时候一定要小心,出了问题要及时处理,千万别大意。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