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减肥的过程中,很多人都遇到过这种情况每餐都吃得饱饱的,可没过多久,饥饿感就再度袭来,肚子咕咕叫个不停,仿佛刚刚根本没吃过饭。
很多人会归结为食物摄入量减少导致的没吃饱,也就是饿,或者口味清淡,导致的看见美味食品很想吃,也就是馋。
但除了这两种情况,这种吃饱以后就饿的现象背后,可能还隐藏着更深层次的原因,就是与胰岛素的作用、脂肪的代谢以及我们日常的饮食选择息息相关。
低碳水与低脂哪种更健康
上世纪80年代,美国掀起过“低脂饮食”的热潮,大众饮食中,饱和脂肪酸摄入减少,这种饮食方式被认为更健康。
但在持续一段时间这种低脂肪、高碳水的饮食结构以后,研究者发现,肥胖率和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却不降反增。
因此探究人员进行了低碳水饮食和低脂饮食进行对比实验的研究。低碳水饮食者可摄入脂肪和蛋白质,但严格限制碳水化合物,初期每天 50 克谷物,后期增至 80 克;低脂饮食者减少总热量摄入,尽量不摄入脂肪,碳水化合物占每日总热量 65% - 70%。
实验结果令人惊讶:低碳水饮食在减重、降低甘油三酯和血压方面表现更优。低碳水饮食者体重减轻 4.5 千克,甘油三酯降低 29.3%,血压降低 4.4 毫米汞柱.。
而低脂饮食者分别为 2.5 千克、14.6%、2.2 毫米汞柱。可见,即使不摄入脂肪,过多的碳水化合物也会让人发胖。
高碳水:胰岛素抵抗的“元凶”
高碳水的饮食之所以更容易让人发胖,与胰岛素的分泌有很大的关系。
当我们感到饿,脑海中浮现美食时,身体开始分泌胰岛素,它会促使身体储存脂肪酸而非消耗能量,同时也在提醒你,你饿了。
当你开始吃东西时,会刺激更多的胰岛素分泌。如果你吃的东西以碳水化合物为主,这些碳水消化后以葡萄糖的形式进入血液,血糖上升引发更多胰岛素分泌,食物中的脂肪被储存到身体脂肪细胞的过程中,因为胰岛素的再次分泌,你又感到饿了。
同时,食物脂肪被储存到细胞中,脂肪变胖了,你的身体跟着胖了。而且,越好消化的碳水化合物,像糕点、精制米面等,吃完以后越会迅速提高血糖,导致胰岛素大量分泌,让你再次感到饿的同时,也越容易使人发胖,
脂肪细胞“胖”了,人也胖了
人为什么会变胖,简单来说,一切会加快脂肪酸进入脂肪细胞的因素都会让人变胖。
反之,一切有利于分解过量甘油三酯的因素,都有利于让我们变瘦。
为什么脂肪细胞越大,体形就越胖?这要从脂肪酸在细胞内的代谢说起。
脂肪酸在细胞内外进进出出,转化为甘油三酯储存。胰岛素在其中扮演关键角色,它不仅调节人体代谢脂肪,还控制脂蛋白脂肪酶的形成。
胰岛素越多,脂蛋白脂肪酶越活跃,更多甘油三酯从肌肉转移到脂肪细胞储存,内脏脂肪也就越积越多;反之,胰岛素水平下降,脂肪则作为能量被消耗。而胰岛素含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摄入的碳水化合物。
通过了解胰岛素抵抗、不同饮食方式以及脂肪细胞代谢,我们明白饮食对体重和健康的影响。想要保持健康体重,应合理控制碳水化合物摄入,避免过度依赖高碳水食物。同时,不要盲目排斥脂肪,选择健康的脂肪来源。
大家如果有减重方面的问题,想咨询陈伟教授,可以发邮件到邮箱,陈教授会定期为大家答疑解惑。
问答邮箱:yixuejianzhong@163.com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