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有“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的说法,可见姜在夏天多么受追捧。
其实,不管是营养学还是传统医学,都推荐你适当吃点姜。
夏天吃姜有哪些好处?姜那么辣到底应该怎么吃?《生命时报》结合专家观点,为你一一解答。
为什么建议你吃点姜在中医看来,夏天适当吃姜有助养生。哈尔滨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中医科主任医师于景献表示,生姜性味辛辣,入肺、脾、胃经,有助解表散寒、温中止嗝、祛寒、补气、平喘等。
从营养学角度来说,姜能够药食两用,因其成分丰富,科学家们已在姜里发现了100多种化学成分,其中包括挥发油、姜辣素、二苯基庚烷类、酮类化合物等。
祛除风寒
德国研究发现,风寒感冒者在出现咽干、咽痛、咳嗽前喝姜汤,有助于恢复。姜汤可以借助其温散作用,把风寒之邪驱出体外。
温补脾胃
寒凉会导致脾胃寒凉之气过盛,出现心悸、恶心等症状,生姜有助于温脾胃。
增进食欲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教授范志红曾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姜辣素等物质可刺激舌头上的味觉神经和胃黏膜上的感受器,增强胃肠蠕动,促进消化液的分泌,提升口腔和胃的杀菌和消化能力。
排汗降温
生姜中的姜辣素对心脏和血管有一定的“刺激”,加快血液循环,使毛孔张开,排汗量增大,随着汗液可带走体内的余热,有助防暑。
缓解肠胃炎
《消化道药理学与治疗学》杂志的研究表明,吃点姜可有效改善急性肠胃炎患儿的呕吐持续时间和严重程度。
抗炎止痛
《替代与补充医学杂志》刊文称,姜与布洛芬等药物同样有助缓解经期痛、偏头痛、肌肉痛和骨关节痛等,是辅助治疗关节炎的抗炎药物。
需要提醒的是,因姜的特性,对于胃口不好的人、长期待在空调房里的人、胃寒者、风寒感冒患者,夏吃姜的好处更多。
姜到底应该怎么吃很多人接受不了姜入口时的味道,推荐几个搭配方法,不仅能增进口感,还能收获一些特别的功效。
01
醋泡姜
生姜可刺激味蕾,醋有助开胃活血,用醋泡姜能更好地调理脾胃,适合脾胃虚寒和消化不良的人食用。
做法:用米醋浸泡鲜姜片,加少量糖和盐,三天后便可食用。
02
姜茶/粥
用生姜泡茶有助预防和缓解“空调病”,生姜熬粥也能起到同样效果。
生姜茶做法:生姜3~5片,用沸水沏开即可。此茶不要放凉了,要趁温热的时候喝。
生姜粥做法:姜10克,大米50克,大米洗净后加水熬粥,快熟时加入姜,煮至米熟即可。
03
姜入凉菜
拌凉菜时可以加点姜末或姜丝,可以中和寒性,还有一定的抑菌作用。另外,生姜是一种抗氧化剂,能清除体内自由基,有助延缓细胞衰老。
04
生姜陈皮茶
天气炎热导致很多人吃饭没有胃口或者消化不良,此茶有助于开胃促消化。
做法:取2~3片生姜和2~3片陈皮,用开水冲泡即可。
05
大枣姜汤
生姜重补暖、大枣重补益,大枣与生姜合用,可充分发挥姜的作用,促进气血流通,改善手脚冰凉的症状。
做法:生姜15克、红糖20克,将生姜洗净、切丝,用开水泡5分钟,大枣从中间切开,两者文火熬2~3分钟即可。
生姜表皮中有较多营养成分,熬汤时,应该少去皮或不去皮,避免养分的流失。
吃姜也要把握“度”吃姜固然有利于健康,即使再喜欢也要注意以下几件事。
注意食用时间
传统中医学认为,昼属阳,夜属阴,生姜属阳,夜幕降临,若阳气入阴,会干扰到阴气的内守,因此晚上大量吃姜不合适。
在药理作用上,生姜中的“姜辣素”会刺激口腔以及胃黏膜。早上吃姜可促进消化液的分泌,但晚上大量食用会刺激到神经系统,影响睡眠质量。
一吃别吃太多
吃姜要秉持着适量原则,用量控制在3克到9克之间,对健康人来说是没问题的。
一般情况下是将其作为调料,即使是晚间炒菜时放一点生姜调味,也是无碍的。
几类人不建议吃
手脚心发热的人:属于阴虚体质,体内津液不足。生姜易耗损津液,还会出现口干、眼干、心烦易怒、失眠等症状。肝炎病人:生姜引起的燥热对炎症的消除不利,常吃姜会加重症状。口臭的人:口臭的原因之一是胃热,生姜性温,这类人吃会加重症状。便秘人群:便秘多属肠热,过食生姜会加重症状。姜变质后会产生一种毒性很强的有机物——黄樟素,它能使肝细胞变性,并会诱发癌症。如果切开的姜颜色变褐、味道奇怪,一定不要吃。▲
本期编辑:王晓晴
版权声明:本文为《生命时报》原创,未经授权谢绝转载。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