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螃蟹为什么吐水

秋风起,蟹脚痒;菊花开,闻蟹来。大闸蟹旺季又快到了,可这些大闸蟹套路你知道吗?因为携带或送礼方便,螃蟹随吃随兑,蟹券备受消费者的青睐。可近几年,随着蟹券的泛滥,兑换难、蟹券空转的情况时有发生。有人直呼,大闸蟹的“水”比阳澄湖还深。

被称为“纸螃蟹”、“螃蟹期货”的大闸蟹蟹卡、蟹券,因为多年来价格虚高,一向被消费者们吐槽。礼品券的出现让螃蟹变成了可以随时提取的“期货”,业界称为“纸螃蟹”。由此催生的虚拟经济,彻底改变了大闸蟹的销售方式。在这种方式下,经销商算准了“买的人不吃,吃的人不买”的空子,即使一只螃蟹都没有,也能赚大钱。

螃蟹券属于预售券,背后隐藏着巨大的商业逻辑,本质上就是一种“商品证券化”的形式。这背后隐藏一套完整的金融逻辑,是通过商品证券化,进行“类金融”的经营模式。商品证券化的好处显而易见,它能帮助商家提前锁定未来收入,并根据需求合理生产,消费者也能吃到更新鲜大闸蟹。但过度的商品证券化也存在隐忧,一方面它破坏了市场,比如大闸蟹的价格可能被哄抬,让商家尝到金融炒作赚钱的甜头,对质量的要求可能也会放低。另一方面,只要是金融就有风险,螃蟹证券化把风险隐藏到流通的各个环节中。如商家印制1000张螃蟹券,对应的大闸蟹可能只有200只,其余800张螃蟹券都进入虚拟的交易通道中空转。

大闸蟹玩起“证券化”,表面看上去很繁荣,隐藏的危害却很大。几乎所有的商品都能够资产证券化,但有的商品证券化最终可能会导致一种不良的结果。如若商家不用饲养螃蟹,通过这种商品证券化的金融手段就可以赚取大量资金,或将使商家不再重视产品本身,因为在交易过程中可能会交换到更大的价值。但在这个过程中,商品价格被不断抬高、假货充斥市场等恶果最终只能由消费者买单。

“养蟹不如卖蟹,卖蟹不如倒券”,大闸蟹玩起“证券化”,如果不进行很好的管控,就会造成的恶性循环,在精明的商家眼中,证劵化是一个低成本的赚钱方式,而大闸蟹仅仅是载体。如果商家忽略大闸蟹的养殖水平和产品质量的问题,把心思都放在券卡等金融运作上,在“大闸蟹证券化”的过程中,一些不法商贩就会利用信息不对称以及部分消费者送礼要面子等因素,大肆赚取“黑心钱”,让人感叹其中“套路比阳澄湖还深”。其实,不是螃蟹有损耗,而是被虚高;不是螃蟹会吐水,而是商家在吹泡泡。“纸螃蟹”一旦沦为“纸上谈兵”,就会破坏了正常的市场秩序。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