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薪3万,为什么我还是焦虑到失眠?”最近,头条热榜上一条关于职场人心理状态的讨论引发10万+热议。评论区里,有人为房贷发愁,有人困于感情内耗,有人抱怨“同龄人已年入百万”……明明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为什么我们的痛苦和烦恼反而像野草一样疯长?
一、欲望黑洞:永远填不满的“想要”“别人有房有车,我至少得买套学区房”“升职加薪了,可同事跳槽工资翻倍”……痛苦的第一把刀,往往是我们自己递出去的。心理学研究发现,人对物质的渴望会随着满足而膨胀,就像喝盐水止渴,越喝越渴。
二、执念牢笼:对过去和未来的“双倍折磨”“如果当年选了那个工作……”“孩子考不上重点高中怎么办?”我们总用昨天的遗憾和明天的担忧,透支今天的快乐。傅安球教授指出,80%的长期情绪困扰源于对现实的抗拒——要么困在回忆里自我惩罚,要么被幻想中的危机吓到退缩。
三、认知偏差:你以为的真相,只是大脑的“谎言”“领导没回消息,一定是对我有意见”“被分手就是我不够好”……心理学中的“灾难化思维”“以偏概全”等认知陷阱,让我们把小事脑补成灾难片。
“35岁失业危机”“年薪百万才算中产”……话题阅读量破3亿,折射出集体性恐慌。当社会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人,跟不上节奏的人自然觉得自己是失败者。
五、情绪钝感:快乐需要练习,而我们总在“躺平”为什么有人能“在废墟里开花”?关键在于心理弹性。就像肌肉需要锻炼,抗压能力、积极视角、快速翻篇的心态,都是可以训练的技能。可惜多数人选择“抱怨—崩溃—更抱怨”的死循环。
放下这五把“心锁”,你才能拿到幸福的钥匙:1.给欲望做减法:区分“需要”和“想要”,关注头条号“极简生活”实践指南。
2.练习“当下力”:正念冥想(推荐头条专栏《每天10分钟缓解焦虑》)
3.改写认知剧本:把“我一定不行”换成“先试试看”。
4.自定义人生:参考热文《35岁,我辞去高管开茶馆:逃离社会时钟后,我活过来了》。
5.每天记录小确幸:心理学证实,持续记录快乐事件,3周可提升20%幸福感。
#人所有痛苦和烦恼的根源是什么?#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