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0岁称为什么


当下60岁的人们,有多少人觉得自己是老年人?但在法定意义上的确算老年人。

目前对老年人的界定:

中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2条规定,老年人的年龄起点标准是60周岁,即凡年满60周岁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都属于老年人。

中国医学会老年学会规定:45-59为老年前期、即中老年人;60-89岁为老年期、即老年人;90-99岁为长寿期;100岁以上为寿星。

世界卫生组织的规定:未成年人(0至17岁)、青年人(18岁至65岁)、中年人(66岁至79岁)、老年人(80岁至99岁)和寿星(100岁以上)。

如何看待这些不一样的划分?

年龄(岁数),是指一个人从出生时起计算到去世时止生存的时间长度。当然,从不同角度和意义上,对人的年龄还有好多说法,如智力年龄、生理年龄、心理年龄等等,但年龄的划分,法定意义的上有效划分只有一种,那就是一个人的岁数。

人,究竟多大年龄算老年人?是具有特定历史背景的,这个特定的历史背景就是人均寿命,不然怎么会有“人活七十古来稀”这句话?这句话就是基于了当时或一个相当长阶段人均寿命的普遍认知程度,以我国现阶段基于人均寿命78岁活到100岁左右的老人为“古稀”的话,曾经的“人活七十古来稀”共识应该是在人均寿命50岁左右阶段产生的结果。

根据这样一个古今寿命的“古稀”之差(30岁左右)逻辑,现阶段的60岁就算老年人了是不有点早了?至少应该在65—70岁之间比较合适吧?现实中又有多少60岁的人自我感觉是老年人了?而世界卫生组织的把18岁至65岁为青年人、66岁至79岁为中年人,又显得不符合中国实际,我们大多人接受不了这样的划分,60多岁的中国人再觉得自己年轻不老,那也绝对不会把自己当成青年人。

在社会发展的进程中,具体的历史阶段,人的各个年龄段所承载的社会责任是不一样的,也是实事求是的,青年人有青年人责任,中年人有中年人的责任,老年人有老年人的责任(注意健康、发挥余热、照顾好自己),这些代际间的责任差别是无法跨越的,更不是任性的选择,年龄代际之间的差别,不仅仅是数字,更是客观真实的精力、体力、耐力等的差别。

一句话,现在的人绝大多数到了60岁的确不像过去认知上的老年人样,有老年人样大多人是在65岁左右吧?也正因如此,我国开始了延迟退休制度,这在法定意义上60岁为老年人的界定也许有一天会修改呢。

“人活七十古来稀”,70岁在当下对许多人来说是刚刚步入老年。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