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为什么总感觉热

对于生命来说,什么最重要呢?我的答案是——温度,生命离不开温度,任何活着的生物,体温都会稳定在一个恒定的数值内,周围的温度发生太大变化时,就会对生命本身造成巨大的影响。

而生命死亡之后,就会快速的失去温度,最终和环境温度一致,从这个角度来看,温度也是生命的一种象征。

温度的本质,从微观来说,其实是微观粒子的热运动,一个物体的温度越高,代表组成这个物体的微观粒子运动频率比较高,相对来说,温度越低就是微观粒子的运动频率比较低。

所以我们说生命的本质是运动,也是正确的,因为温度的本质也是运动,而宇宙中不存在绝对静止的物体,因此宇宙中不可能达到最低的温度绝对零度,只会不断地接近这个温度。

那么,一个有趣的问题就出现了,人类的平均体温在36℃~37℃之间,并且最近几年科学家发现,人类的平均体温在不断的降低,37℃已经不是一个相对正常的体温了,但是体温在36℃以上的我们,为什么在气温达到30℃以上的时候,就会感觉不适呢?

相信大家这段时间,对于高温已经深有体会了,这段时间全球多个地区,都出现了持续时间极强的高温天气,这几年的夏天,似乎越来越热了,相对来说冬天反而越来越冷,地球的整体气候越来越极端化了。

那么,温度明明没有那么高,比我们的体温还要低,为什么我们会感觉那么不舒服呢?

人类感觉最舒适的气温,大约在26℃左右,气温达到30℃的时候,身体就会感到不适了,其实原因很简单,就是人类的身体需要散热,当环境温度特别高的时候,我们体内产生的热量就无法正常释放出去,自然就会感到热了。

人体就相当于一个不断工作的机器,机器的工作和运动,自然会产生热量。而我们流动的血液,运动的肌肉,跳动的心脏在死亡之前,都会无休止的运动过下去,并产生热量,为了避免温度过高,人类需要把身体活动产生的热量散发出去才行。

影响人体舒适的因素

正常情况下空气只要能正常吸收我们人体散发出的热量,我们就不会感觉到热,但实际情况,很多时候,在一些环境中,我们并不能正常散热,影响我们体感温度的有两种重要因素。

首先是温度,根据大量数据显示,人体夏季体感温度在17℃-26.1℃是最舒适的,冬季最舒适的体感温度是15.6℃-23.3℃。人体的温度正常情况下会处于恒温状态,夏季时,当温度超过了26.1℃时,外界的温度太高,人体的散热系统散热变慢,人就会感觉热;与之对应的,在冬季时,温度达不到15.6℃时,这时人体产生的热量会快速散热,无法保持温度,人就会感觉到冷。

除了温度外,环境湿度也和文明点感觉有很大的关系。研究表明,湿度越大,人体的散热系统就越容易受到影响。

在靠近海岸的南方,湿度很大温度却没那么高的时候,就会影响身体热量散发,这也就是为什么人就会感觉到很热的原因。就像是在北方闷热闷热的夏天一样,其实是因为空气中的水分子太多,导致湿度太高,影响到我们身体的散热系统散热,所以在快下雨的时候,即使没有那么高的温度,人也依然感觉到闷热闷热的。

不同的介质中,散热的速度也是不一样的,空气传导热量的能力,远远比不上水,这就导致了,36℃的水,会让人感觉很凉,是因为在接触的一瞬间,带走了大量的热量。

水有超强导热热能力,而空气却相之甚远。北方冬天的户外,如果你摸一块铁,那这块铁很快就会带走你手上的温度,因为热量的大量流失,甚至会让你感觉到刺痛,但是你摸一块木头,就不会有这种感觉,这其实是因为铁导热比木头快。

所以,气温低于人类的体温时,因为不能正常的散热,我们还是会感觉到热,环境温度和体感温度往往相差很大。

气温对人类的影响不言而喻,人类如果不断的影响地球环境,或许未来夏季的高温会成为常态,这对于我们来说绝对不是一个好事,所以保护环境,让环境处于一个正常的范围内,我们的生活也会更加便捷。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