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打疫苗前后要注意什么


一、疫苗使用前的准备

1. 疫苗检查与保存

- 疫苗需在2~8℃冷藏运输,严禁冻结,使用前需恢复至室温并充分摇匀。

- 检查疫苗有效期、包装完整性及性状(如沉淀、变色等),破损或过期疫苗禁止使用。

- 活疫苗需确保真空状态,灭活苗需均匀无分层。

2. 猪群健康评估

- 仅对健康猪进行免疫,患病、体弱、妊娠后期或应激状态的猪需暂缓接种。

- 免疫前后1周内禁用抗生素或抗病毒药物,以免干扰疫苗效果。

3. 工具与人员准备

- 注射器、针头需彻底消毒,每头猪更换一次针头,避免交叉感染。

- 准备抗应激药物(如肾上腺素、地塞米松)及急救设备。

二、接种操作规范

1. 接种方式与剂量

- 颈部肌肉注射为主,部分疫苗需胸腔或后海穴注射(如腹泻二联苗)。

- 严格按疫苗说明书控制剂量,避免过量或不足。

2. 注射技术要求

- 针头选择需匹配猪体重(如仔猪用9号针头,育肥猪用12~16号)。

- 注射部位需用碘酒和酒精消毒,避免污染。

- 推注疫苗时需匀速,拔针迅速,防止漏液或回血。

三、接种后观察与应急处理

1. 反应监测

- 免疫后30分钟内密切观察,常见反应包括短暂精神沉郁、食欲下降(正常反应)。

- 严重过敏反应(如呼吸困难、抽搐)需立即注射肾上腺素(0.1%溶液0.5~1mL)或地塞米松(3~10mg),必要时配合强心补液。

2. 局部炎症处理

- 注射部位出现肿胀或硬结时,可采用热敷或消炎药物(如硫酸镁溶液)缓解。

四、免疫程序制定原则

1. 科学规划

- 结合当地疫病流行情况、母源抗体水平及疫苗特性制定程序,避免盲目接种。

- 活疫苗与灭活苗间隔5~7天,同类疫苗避免同时接种。

2. 动态调整

- 每年至少进行两次抗体检测,根据结果优化免疫时间和剂量。

- 特殊时期(如疫情高发期)需临时增加免疫频次。

五、特殊群体与场景注意事项

1. 妊娠母猪

- 配种前完成细小病毒、乙脑等繁殖相关疫苗免疫,产前避免接种活疫苗以防流产。

2. 仔猪免疫

- 超前免疫(如猪瘟)需在出生后1~2小时内完成,避免母源抗体干扰。

- 断奶前后加强链球菌、副猪嗜血杆菌等细菌性疫苗的接种。

3. 公猪与后备猪

- 种公猪每年普免猪瘟、口蹄疫等疫苗,后备猪配种前需完成蓝耳、伪狂犬等核心疫苗免疫。

六、其他关键要点

- 记录与追溯:详细记录疫苗批号、接种日期及剂量,废弃疫苗瓶和器具需无害化处理。

- 生物安全:免疫期间加强环境消毒,避免交叉污染。

- 人员培训:操作人员需熟悉疫苗特性及急救流程,避免操作失误。

通过规范操作和科学管理,可最大限度提升疫苗免疫效果,降低猪群疫病风险。具体程序需结合猪场实际调整,建议定期咨询兽医或参考行业标准(如《动物防疫一线》)。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