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距离中国陕西省西安市80公里的咸阳市乾县,有一座神秘莫测的束王陵墓,这座陵墓的主人,是中国封建社会鼎盛时期的君王——唐高宗李治和他的皇后武则天。在历史和考古学界,有一个流传甚广的说法,那就是唐代位于陕西关中的18座帝王陵,只有乾陵没有被盗掘。因为考古工作者经过勘察,在乾陵并没有发现被盗的痕迹,也没有发现新的盗洞。另外,1958年当地农民上山取石材时无意中发现了乾陵的墓道口,而墓道口保存得相当完好,没有盗掘迹象。所以绝大多数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认为乾陵并没有遭到盗掘。那么,乾陵为什么能够幸免于难呢?
陕西师范大学历史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王双怀:“有几个人都曾经想盗掘,但是都没有得逞。比如说黄巢起义的时候,黄巢的军队企图盗掘乾陵,他们在乾陵底下挖了一条沟,现在还叫黄巢沟,但是他们没找对地方。”
黄巢的军队之所以找错地方,是因为乾陵有着特殊的建造方法,在已经发掘的乾陵陪葬墓中,我们可以看到它的基本建制。
乾陵博物馆社教部主任陈丽萍:“乾陵没有被盗,跟因山为陵有一定的关系。”
在石山上凿出深邃的墓道、宽敞的墓室,将厚重的石制棺椁置入其中,然后再密封墓门。墓道口隐藏在山体之中,使得盗墓者甚至无法定位陵墓的具体位置。乾陵修建之时,唐朝国力强盛,武则天大权在握,为了防盜,她不惜耗费23年时间和巨大的人力、财力来确保万无一失,许多千奇百怪的防盗术都被用到了这座陵墓里,其中墓门就用了“铁水封洞”,这种技术精密的复杂工程,让今天的人们都叹为观止。
乾陵博物馆社教部主任陈丽萍:“8000多块石条进行填砌,填砌的时候上下用铁棍串起来,然后再用八字形的铁系腰栓板进行拴拉。”
而乾陵这座神秘莫测的地下宫殿,至今没有被盗墓者破坏,还有一个民间传说的原因,与武则天有着莫大的关联。
陕西师范大学历史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王双怀:“人们不理解,这个女子为什么能当皇帝,所以对她其实有一种莫名的恐惧。”
历史上几次对乾陵的大规模盗掘行为,都因风云突变、雷雨交加而被迫中断。五代时期的唐陵大盗温韬,连盗17座唐陵,却对乾陵无计可施。宋《考古编》中称:“史载温韬概发唐陵,独乾陵不可近,近之辄有风雨。”
陕西师范大学历史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王双怀:“所以后来相传说是人们如果到乾陵去,对武则天不尊重,或者是其他原因,都会风雨大作。”
虽然天有异象的说法无从考证,但它成了盗墓者的一个心理忌惮,也激发了乾陵所在的当地群众对陵墓的崇敬之心。千百年来,这里的人们与帝陵相依相伴,自发地对陵墓进行保护,乾陵能完整保存至今,他们也功不可没。
斜阳余晖,古道沧桑,盛极一时的大唐气象穿越千年,仍然气韵犹存。而帝陵留下的不只是一个王朝的背影,还有一个个令人好奇、引人遐思的历史悬念。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