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息肉是赘生于鼻腔或鼻窦黏膜上突出于鼻腔黏膜表面的增生组织团。以鼻阻塞或鼻分泌物增多为常见表现,伴面部疼痛或肿胀感,嗅觉减退或丧失。为鼻部常见病,好发于成年人,儿童极少发生。可为单发性或为多发性,多见于上颌窦、筛窦、中鼻道、中鼻甲等处。一般来说鼻腔中出现鼻息肉是鼻部疾病相对严重的一个表现之一,耳鼻喉郑立岗医生结合自己多年的治疗经验,谈一谈鼻息肉是如何形成的。
第一、鼻腔微环境紊乱
鼻腔狭窄,凸凹不平,吸入气流在此易形成紊流;纤毛功能减弱、纤毛活动障碍;鼻道黏膜血流较鼻内其他部位明显减少。鼻道天然防御功能减弱,局部易受有害因子损伤,为鼻息肉的形成创造了条件。
第二、鼻变态反应
鼻息肉组织可查到较多肥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IgE生成细胞,且其液体内IgE水平增高,提示局部变应性有一定作用。身体上许多部位出现息肉,大部分可能和免疫反应有关系。
第三、嗜酸性粒细胞性炎症
近90%的鼻息肉组织有较多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提示鼻息肉与该细胞增多有密切关系。而出现这种细胞增多的原因,可能和遗传、环境、免疫等有关系。
第四、细菌超抗原学说
鼻腔处于呼吸道的门户,细菌进入人体的第一站。金黄色葡萄球菌是鼻腔常见共生菌之一。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可直接激活中鼻道鼻黏膜内的大量Th2细胞、B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肥大细胞,使其合成释放大量促炎细胞因子,加重中鼻道内的局部炎症反应,促使息肉形成。短期的炎症非常少出现息肉,但长期的炎症刺激容易导致息肉的出现。所以耳鼻喉郑立岗医生建议大家有鼻炎或者鼻窦炎等问题,及时的就诊治疗是避免息肉出现的有效途径。
第五、遗传学因素
鼻息肉的发病机制还不清楚,一些报道提示可能有遗传性因素的潜在影响。鼻息肉通常具有家族性,提示鼻息肉的发病存在遗传因素或环境因素的作用。
从以上鼻息肉发病分原因可以看出,如果出现鼻炎、鼻窦炎等问题,及时的治疗是可以有效的防止鼻息肉发生的有效途径。关于鼻息肉如果您有任何问题,可以留言和耳鼻喉郑立岗医生进一步交流。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