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诊上,患者家属疑惑的问我,“段医生,我爸最近总说没胃口,消化科的医生让我们来找您看心脏,心脏不好也会导致吃饭不好吗?”很多人发现老人食欲下降时,第一反应是消化问题。其实,很多老年心衰患者以食欲减退为首发症状,今天我就用大白话讲清楚这个问题。
心衰患者为啥不想吃饭?心脏负责人体内的“水循环”,将血液输送到全身。当心脏功能降低时,水的循环也大打折扣,体内的液体就会在静脉系统潴留,导致胃肠道和肝脏淤血。不难想象,此时的胃肠道就像泡在水里,蠕动和功能都受到影响,无法正常运作,从而引发:
-食欲减退:一吃就饱,还总觉得胃肠胀满。
-恶心、呕吐:胃肠道黏膜受到淤血刺激,容易诱发恶心。
-腹胀便秘:因为肠道蠕动减慢,食物在肠道内滞留时间长,导致腹部胀满,大便干结。
关键区别胃肠道本身引起的食欲下降常伴随反酸、胃痛、腹痛,而心衰引起的食欲不振多伴有全身症状,如呼吸困难、下肢水肿等。
食欲不振出现这些伴随症状,要小心1. 呼吸困难, 平卧咳嗽,甚至不能平卧
由于心衰患者的水负荷重,导致肺水肿引起呼吸困难,平卧时回心血量增加,导致症状加重。
2.下肢呈凹陷性水肿
-心衰水肿往往表现为双下肢对称的凹陷性水肿,多从脚踝开始,晨起轻,睡前重。
-如果正常饮食下,突然出现3天内体重增加2公斤以上的情况,要留心液体潴留加重。
乏力,活动耐力下降-平时正常的活动,逐渐表现为力不从心,就连日常的散步、爬楼梯等都感到极度疲惫。
白天尿少,夜间尿频-白天尿量减少,夜间频繁起夜(>2次),要小心合并肾功能受损的情况。
段医生特别提醒-老年人若食欲减退超过2周,且常规胃药无效,尽快心内科就诊,完善心脏彩超和BNP检测。
-心衰初诊,误诊率高,不能判断或诊断不明时,建议心内科就诊。
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第一步:自我观察
1.数呼吸次数:安静状态下,呼吸次数>24次/分需警惕。
2.看脚踝:睡着观察自己的双下肢是否水肿,并测试回弹速度。
3.称体重:晨起空腹测体重,3天增重>2公斤立即就医。
第二步:医院查体有针对
1.心脏彩超:评估心脏结构和功能。
2.BNP或NT-proBNP:两者升高超过限值,提示心衰。
3. 肝功能:心衰引起的肝淤血会导致转氨酶升高。
4.电解质:水钠潴留会导致电解质紊乱,而长期利尿治疗可能引发低钾、低钠,加重乏力。
第三步:减轻心脏负担,改善症状
1. 限盐限水:每日盐<5克(一啤酒瓶盖),水<1500毫升(包括粥、汤)。
2. 利尿消肿:合理使用利尿剂可以排出体内多余的水,缓解胃肠淤血。
3. 规范药物治疗:目前心衰有规范的方案,“新四联”可以很好的改善心脏功能和症状,因此务必让专业心内科医生帮你制定方案。
4. 长期管理:心衰是慢性疾病,因此要从上述几个方面做好长期管理。
记住,老年人食欲下降不是小事!尤其当合并呼吸困难、水肿、疲劳时,心衰的可能性远超胃病。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