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为什么感冒会水肿

参考文献:

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慢性肾脏病诊治指南》.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21.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23年修订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23.

《内科学》.第九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王大爷最近有点烦,照镜子的时候发现自己眼皮肿得跟刚哭过似的,脚踝也肿得鞋都快穿不上了。

他一拍大腿:“这怕不是肾有毛病了吧?”

隔壁张婶也不甘示弱,“我这腿也肿,昨天晚上吃了点咸菜,今天早上脚脖子就跟灌了铅一样沉。”

你看,这水肿的事儿,真是谁都躲不过。

可问题是,水肿这个东西,真不是一回事儿。

有人是睡一觉就好了,有人却一拖再拖,最后查出个大毛病。

这里面的门道多着呢,今天咱们就来掰扯掰扯。

早上肿、晚上肿,不一样的门道

有人早上起床照镜子,发现自己眼睛肿得像刚哭过,眼皮沉甸甸的,眼角还挤出几道褶子。这种情况多半跟肾有关。

肾脏就像个过滤器,正常情况下,它会把多余的水分和废物排出去,可要是出了问题,水分就可能滞留在体内,最先“藏”到皮肤松软的地方,比如眼睑。

到了晚上,脚踝、腿肚子开始肿,尤其是站了一天或者坐着没怎么动的人,脱下鞋袜能看到脚踝勒出一道深深的痕。这种情况,很可能跟心脏有关。

心脏是个泵,负责把血液输送到全身,要是哪天它力气不够了,血液回流不畅,水分就容易在下肢滞留,导致脚肿。

还有些人是久坐久站导致的,特别是办公室白领,一坐一天,血液循环不好,水分自然积在下肢。

这个时候,起来走两圈、踮踮脚尖,可能就缓解了。

一下子肿得厉害,还是慢慢肿起来?

水肿的速度也能透露不少信息。

如果某天早上起床,突然发现自己脸肿得跟包子一样,眼睛都快睁不开了,或者一天之内体重猛增几斤,那可得小心了。这种情况,有时候是急性肾炎或者过敏反应。

急性肾炎可能是感冒后免疫功能紊乱导致的,而过敏反应,比如吃了海鲜、吃了药,可能会引起全身水肿,甚至喉咙肿胀,呼吸困难。

慢慢肿起来的情况就更复杂了,可能是慢性肾病、心脏病、肝病,甚至是甲状腺功能减退。

有些人觉得自己只是胖了,殊不知,这种“胖”其实是水分囤积,拖久了,问题就严重了。

按一按,松不松?

有个简单的方法,可以帮你判断水肿的类型——用手指按一按。

如果按下去皮肤凹下去好一会儿才弹回来,那多半是心脏、肝脏或肾脏的问题,医学上叫“凹陷性水肿”。

心脏不好,血液回流受阻,水分堆积在下肢;肝脏不好,血浆蛋白减少,水分容易渗出到组织间隙;肾脏不好,体内水盐代谢出问题,水分滞留。

但如果按下去皮肤很快弹回来,那可能是甲状腺功能减退,或者是淋巴回流受阻。

甲状腺功能减退的人,水肿一般比较“结实”,按下去不留坑;而淋巴回流受阻,比如长期久坐导致的下肢淋巴循环不畅,腿会肿得硬邦邦的。

吃出来的水肿,别不当回事

有些水肿,纯粹是吃出来的。

比如前一天晚上吃了一大堆火锅,蘸料里放了不少酱油,加上喝了几瓶啤酒,第二天早上照镜子,发现自己脸肿得像个馒头。这是盐吃多了,导致体内钠含量过高,水分滞留。

这个水肿一般不会持续太久,多喝点水,促进排尿,过几个小时就能缓解。

还有些人喜欢吃甜食,摄入过多的糖分,会影响胰岛素的调节功能,导致水分滞留,也容易出现水肿。

尤其是糖尿病人,如果经常觉得手脚肿胀,一定要警惕血糖问题。

女人的水肿,和激素有关系

有些女性,每到生理期前几天,就觉得自己“胖了一圈”,脸肿、腿肿,连鞋都紧了。

这是激素变化导致的,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的波动,会影响体内水分的代谢,让身体暂时性地留住更多水分。

孕妇也容易水肿,尤其是到了孕晚期,子宫压迫下腔静脉,血液回流受阻,双脚肿得像馒头一样。

但如果水肿得很厉害,甚至伴随血压升高、头晕,就要警惕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水肿背后的大麻烦,别拖着不管

别看水肿只是个表面现象,有时候它可是身体在报警。

如果水肿持续时间长,按下去一直凹陷不恢复,或是伴随尿少、气短、乏力、皮肤变黄等其他症状,那就真的不能大意了。

慢性肾病、心衰、肝硬化、甲状腺功能减退,甚至严重的营养不良,都可能引起顽固性水肿。

特别是心功能不全的人,水肿会从脚踝开始,慢慢向上蔓延,最后甚至影响到肺部,出现夜间憋气、呼吸困难。

这时候,就不是简单的腿肿那么简单了,可能已经发展成了心衰。

怎么缓解?别乱吃药,先找到原因

有人一见水肿就想着吃利尿剂,但这可不一定对症。

利尿剂的确能排水,但如果是心脏问题导致的水肿,光靠排水是不行的,得改善心功能;如果是肾病,乱用利尿剂可能加重肾损伤;如果是甲状腺功能减退,得调节甲状腺激素水平,而不是单纯排水。

水肿不是什么小事儿,别自己在家瞎琢磨,还是得去医院查查,验个血、查个尿、B超看看心脏和肾脏,找到原因,才能对症下药。

水肿这事儿,看似人人都有,但背后的原因可大可小。

别等着它自己消了,拖着不管,身体的每个信号,都是有原因的。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