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海底捞为什么这么贵

民间有句俗话说,把更多的资产当成货币的“蓄水池”,有一定道理。

海底捞餐厅。 (新华社记者 吴凯翔/图)

媒体报道,复工后的海底捞、西贝莜面村都涨价了。一位北京海底捞食客晒出的菜单显示,血旺半份从16涨到23元,半份土豆片13元,自助调料10块钱一位;米饭7块钱一碗;小酥肉50块钱一盘。对此,海底捞方面表示,涨价幅度整体控制在6%。另有网友晒出的西贝莜面村的外卖单显示,土豆条炖牛肉每份80,酸菜封缸肉80多。

有网友对海底捞、西贝莜面村涨价表示理解,但也有很多网友反对。有人认为,这些餐饮企业疫情期间受到国家补贴,怎么能无情涨价呢?

经济问题不是由情绪决定的。现在疫情还没完全控制住,大多数人都还是在家吃饭,按道理,为了吸引更多顾客,海底捞、西贝莜面村是没有动机涨价的,但现在它们却还是涨价了,这有它们不得不涨价的理由。

首先,疫情期间,中国经济停摆一个多月,虽然人们的生活基本得到保障,但是,社会积蓄的生活消费品消耗很大,生产却受到很大影响。例如,很多农村养殖户受到饲料难以运进的困扰,有的农户甚至不得不忍痛把小鸡活埋。如此,生活消费品的供给肯定是下降的。

从国际来看,不少国家采取了管制粮食出口的措施,例如越南、哈萨克斯坦等。放长时间看,这些出口管制措施可能都不会影响太大,但短期内对粮食供给会有一定影响。

其次,央行降准降息,使得基础货币膨胀了。仅仅是三次降准,就释放货币2.5万亿。这2.5万亿,可以使商业银行数倍扩张贷款。

一方面供给减少,另一方面货币膨胀,对餐饮企业自然会有影响。

有人建议国家给老百姓发粮食、蔬菜、肉类,这个建议不靠谱。因为国家采购再往下发放,效率很低,成本非常高,这成本还是纳税人承担,这只会进一步加重人们的负担,并没有增加市面上这些商品的供给。这样的做法还不如直接发钱或直接减税,把钱留给人们,人们自己去采购。

当然,要根本解决问题,只能希望疫苗快些面世,免除人们生产与消费的恐惧感与后顾之忧。除了发展生产,另一方面也应该减少干预资产与耐用品的交易。

例如,之前各地推出的汽车限购政策,在一些城市已经出现了松动迹象,这既能促进汽车销售,提高经济效率,还能增强人们安全性。老百姓投资渠道本来就不多,疫情发生后投资渠道就更少了。如果对资产交易限制过多,老百姓钱贬值太快,那么可能引发过度消费,抢购生活用品,推涨生活用品的价格。民间有句俗话说,把更多的资产当成货币的“蓄水池”,有一定道理。

有人可能会认为,抑制资产价格、刺激消费不是好事吗?人们有能力消费,当然是好事,但透支能力来消费,会使得收入增长远远落后于物价上涨的幅度。尤其是低收入群体,受影响更大。

资产交易不仅仅是房子、汽车,土地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块。现在国家正在推农村集体土地体制改革,这个改革应该大幅加快。应该尽快确认农民土地产权,鼓励土地自由流转。

一方面,土地自由流转可以让人们的钱多一个投资的渠道,减少人们抢购、囤积生活用品;另一方面,土地自由流转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尽快生产出更多的农产品,降低人们生活成本,提高农民收入水平,这大大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有利于恢复经济。

(本文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报立场)

邓新华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