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林最近老是觉得喉咙有东西堵着,咳也咳不尽,吞也吞不下,尤其晚上睡觉时,似乎总有黏黏的液体倒流进喉咙,让他咳嗽个不停。
有一天,他终于忍不住去看医生,结果医生告诉他一个新名词:“鼻后滴漏综合征”。
小林一头雾水:“这不就是鼻涕和痰的问题吗?难道它们真的是一种东西?”
医生笑着摇摇头:“鼻涕和痰其实完全不同,但它们确实会在某些情况下‘合作’给你制造麻烦。”
鼻涕和痰鼻涕和痰的确看起来很相似,黏糊糊的,甚至有时咳出来的鼻涕让人误以为是痰。
可实际上,它们的“出身”和“职责”都完全不同。
鼻涕主要来自鼻腔的黏膜,尤其是杯状细胞和腺体的分泌物。
研究显示,人体的鼻腔黏膜每天会产生约1000毫升鼻涕,其中绝大部分会通过纤毛摆动被推到咽部,最后吞咽进胃。
鼻涕的主要任务是保护鼻腔,黏住空气中的灰尘、细菌,湿润鼻腔,同时加温吸入的冷空气。
英国《自然·免疫学》(Nature Immunology)一篇研究指出,鼻涕中含有大量的免疫球蛋白,特别是IgA,它们像“捕捉器”一样,把入侵的病菌牢牢抓住。
痰则是呼吸道的产物,主要由气管、支气管及肺部的腺体分泌。
在正常情况下,这些黏液帮助清洁下呼吸道,湿润气管。
健康人每天分泌的痰液量很少,约为20-30毫升。
但当炎症或感染发生时,呼吸道会分泌大量黏液,混入坏死的细胞、细菌尸体及免疫细胞,形成“战斗后的垃圾”,这就是我们熟悉的痰。
美国胸科学会在2020年的研究发现,肺炎患者痰液中的C反应蛋白和炎性因子含量远高于正常人,这是炎症严重程度的一个标志。
鼻后滴漏综合征有时候,鼻涕会越界,偷偷溜进咽喉,引发一系列麻烦。
这种情况被称为“鼻后滴漏综合征”。
研究表明,这种症状在慢性鼻炎和过敏性鼻炎患者中十分常见。
日本京都大学在2022年发表的一项研究指出,鼻后滴漏患者的鼻涕中含有高浓度的组胺和白三烯,这些物质会强烈刺激咽喉黏膜,引发持续性咳嗽。
鼻后滴漏综合征的典型表现包括:
咽喉总感觉有异物堵塞,像卡了什么东西。
咳嗽反复发作,尤其是夜间更明显。
时常感觉喉咙黏黏的,像有鼻涕挂在那里。
医生通常建议患者采取以下方法来缓解鼻后滴漏的症状:
鼻腔冲洗:用生理盐水冲洗鼻腔,帮助清理多余的分泌物,减少鼻涕倒流的机会。
保持湿润:喝足够的水,保持鼻腔和咽喉的湿润,可以稀释黏液,减轻症状。
改善环境:避免过敏原,如尘螨、花粉等,使用空气净化器保持空气清新。
正确擤鼻涕与咳痰的方法当鼻涕和痰过多时,我们的第一反应就是想把它们“赶走”。
然而,如果处理不当,可能适得其反,比如擤鼻涕太用力会导致耳部不适,咳痰不正确可能让黏液滞留在气管中。
正确的方法是:
用手指轻轻按住一侧鼻孔。
另一侧鼻孔稍微用力,将鼻涕擤出来。
再换另一侧鼻孔重复。
咳痰也有讲究。
当痰液堆积在喉咙或气管中时,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方式帮助排出:
体位引流法:试试俯卧位或侧卧位,利用重力的作用让痰液更容易流向口腔。
蒸汽吸入:吸入温热的蒸汽可以帮助湿润气道,稀释痰液,促进排出。
多喝水:水是最天然的“稀释剂”,能够降低痰液的黏稠度,让咳嗽更轻松。
鼻涕与痰的健康信号鼻涕和痰的状态也能告诉我们身体的健康状况。
它们的颜色、质地会随着感染程度、免疫反应而变化。
清水状鼻涕:多见于过敏性鼻炎或感冒初期。
黄色或绿色鼻涕:可能提示细菌感染。
白色黏痰:常见于病毒感染。
血丝痰:若伴随其他症状,应及时就医。
日常生活中的呼吸道保护无论是鼻涕还是痰,它们的根本任务都是保护我们的呼吸道。
为了减少分泌物的过量产生,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佩戴口罩:外出时尤其是在空气污染较严重的情况下,戴上口罩可以减少呼吸道暴露在污染物中的机会。
保持空气清新:经常开窗通风,使用空气净化器,避免尘螨和霉菌的滋生。
勤洗手:病毒和细菌常通过接触传播,保持手部清洁是预防感染的关键。
增强免疫力:通过规律作息、适当锻炼和均衡饮食,提高身体的整体防御能力。
鼻涕和痰是身体的信号灯鼻涕和痰虽然看似不起眼,却是身体健康的信号灯。
了解它们的来源、功能以及如何正确处理,不仅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的身体,还能防止潜在的健康问题恶化。
小林听完医生的讲解后恍然大悟,他开始注意保持鼻腔清洁,学会科学地擤鼻涕和咳痰,也因此摆脱了持续的咳嗽困扰。
你是不是也明白了许多关于鼻涕和痰的秘密呢?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