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为什么股票不能卖

为什么不建议普通人炒股呢?

因为普通人在信息和专业知识方面,比不上专业机构;在情绪、心理、资金以及风险承受能力方面,也比不上头部散户。所以在牛市里,99.5%的散户都会亏钱。

自去年9月起,股市的投资热情逐渐回暖,越来越多普通人投身股票投资,尤其是参与个股买卖,都想在股市里分一杯羹。中信证券研究数据显示,仅2024年10月,新开户股民就多达650万人。然而,我想认真和大家探讨一个问题:普通人尽量别买个股。这是为什么呢?

信息偏差导致投资局限

首先,信息偏差让普通人在投资时存在局限性,主要有以下三个原因:

• 信息获取滞后:普通人获取信息的时效性差,等知道消息时,基本全世界都知晓了,大概率是最后知道的一批人。即便信息真实准确,也早已体现在股价上,没多少获利空间了。而最早掌握信息的人已开始获利离场,这边人家离场,你却刚准备大干一场,最后拿到手的就是“烫手山芋”,然后抱怨市场、悔恨冲动,最终割肉出局,沦为被收割的韭菜。

• 信息不真实、不客观、不完整:常听到普通投资者说自己得到了小道消息、内幕消息,觉得掌握这些就能跑赢市场。但实际上,大多时候是偏听偏信。普通散户不像专业机构投资者,有多种获取和验证信息的手段,比如实地调研、专业信息网络、数据库分析等。普通散户获取信息,要么是朋友传的内部消息,像有证券公司或上市公司任职的朋友,就觉得他们一定了解情况;要么是骗钱的虚假投顾股票交流群、会员群;还有的散户每天靠着股吧里的各种消息。

在行业里有句话叫:“听董秘的亏50%,听董事长的亏70%”,这是在强调不能过度依赖公司董秘或董事长提供的信息做投资决策,不然可能大亏,因为董事长或董秘通常不会说自家公司不好,偏听偏信就容易吃大亏。

• 普遍缺乏信息分辨能力:这些传递消息的渠道能抓住普通散户的情绪,主要是因为散户存在确认偏误的心理陷阱。什么是确认偏误呢?就是普通散户只相信符合自己心理或对自己有利的信息。造成这种情况主要有三个原因:

一是认知懒惰,人类大脑倾向节省认知资源,选择性接受信息可减少思考负担;

二是情感驱动,投资常伴随强烈情感,如贪婪、恐惧,让人更倾向相信对自己有利的信息;

三是自我辩护,人们倾向维护自己的决策,尤其在投入时间、金钱和精力后,承认错误会带来心理不适。

正因如此,普通散户接收信息时,一旦产生共鸣,不会花时间去证伪;遇到真实但与自己心理不符的信息,就觉得不可靠。比如我一个好朋友选股票时,得知一家公司马上要获得锂矿采矿权且收购了一个锂矿。因之前新能源板块火爆,他觉得这对该公司是绝对利好,就果断买入。可他不知道当时已是锂矿价格高峰,此后锂矿价格一跌再跌。公司收购锂矿虽成功,但因锂矿价格下跌,财务报告出现巨额亏损,股价一路暴跌。我朋友因缺乏对这条信息的分辨能力,最终赔钱。

当然,部分投资者在熟悉行业有一定优势,能基于行业认知选出优质公司,成功率会高很多。但很多身处熟悉行业的人,看待自己工作和所在行业时,往往看到更多问题,而非优质潜力,从而错过投资机会。比如我一个在保险行业的朋友,2024年因看到合规对保险公司经营产生压力而悲观,却忽略保险资金入市带来保险公司整体盈利能力提升的投资机会,错过保险板块一轮股价平均涨幅50%的行情。

金融与财务专业知识不足致投资失误

其次,普通人金融与财务专业知识不足,常导致投资失误:

• 财务报表解读能力弱:我读MBA时有门必修课叫公司财务,也叫公司金融。面对大量专业词汇和复杂金融与财务公式,班上很多同学都觉得吃力。对普通人来说,掌握财务报表解读能力不容易,可财务报表关键指标是评估个股价值的重要依据。像资产负债率超过60%,可能暗示公司有财务风险;现金流指标也很关键,公司长时间自由现金流为负,经营可能早就埋下隐患。

普通投资者不懂分析,可能在股价虚高时盲目买入致亏损。而且不同行业合理市盈率不同,普通投资者缺乏财务知识,很难评估股票合理价值,不知道公司值多少钱,是便宜还是贵,盲目买入就跟赌博一样。另外,公司财务报表是动态的,不细致分析前后报表,仅看某一期就做决策,也容易导致投资问题。所以,具备一定金融财务专业知识很必要,这方面能力弱,就别轻易投资个股。

• 缺少严谨投资策略与系统:今年要说最火的人工智能AI大模型,应该就是deep seek,打造它的是一家量化私募基金公司。很多普通散户看到大模型的强大,才感慨自己是韭菜。和这些专业机构在市场相遇,散户几乎没有胜算。

专业机构有成熟投资策略,价值型投资注重找价格低于内在价值的股票,比如长期价值投资者会凭专业能力选好公司,在估值低时买入持有获长期收益;成长型投资者聚焦有高增长潜力的公司,在确认高增长行业中,选处于高速发展期的创新型公司;量化投资利用人工智能、机器学习构建复杂模型,分析海量数据做投资决策。相比之下,普通散户买股票大多缺乏成熟稳定投资系统,靠感觉、情绪和小道消息的居多,所以常犯错。遇到市场波动,普通散户可能因恐慌或冲动做出错误买卖决定。

情绪与心理因素干扰投资

第三,情绪与心理因素会干扰投资:2006年,东方财富建立股吧,号称最大的BBS股票交流社区;2015年,同花顺在股票行情软件中加入弹幕。但这些互联网发明没给普通散户提供更科学有效的投资决策依据,反而放大了投资情绪。

你会发现,普通散户在股市中心气高但心态差,特别容易受情绪和心理因素影响,一半是贪婪,一半是恐惧。股价上涨时,贪婪心理被放大,牛市中,有些股票价格翻番后,追高的基本是普通散户,买入量可能是平时的两到三倍;股价下跌时,恐惧心理主导行为,熊市里,很多股票价格大幅下跌,普通散户因恐惧大量抛售,损失惨重,这都是情绪主导交易。

很多有一定金融知识和技术水平的人,在股票投资上亏损,不是知识和技术不行,而是情绪化心态导致失败。和提升知识技巧相比,控制情绪更难。此外,普通散户缺乏耐心和定力,急于求成,频繁交易。股票投资需长期眼光,优质股票价值增长需要时间。很多优秀上市公司多年来股价持续走高,但期间也有多次短期波动。我们曾做过一期长视频《股票交易中最残酷的真相》,用实际数据证明短期频繁交易越频繁越容易亏损。

资金和风险承受能力不足

最后,普通散户资金和风险承受能力不足:普通散户资金有限,投资个股时,通常只能集中在一两只股票上。而机构投资者资金量大,可以分散投资几十只甚至上百只股票以及多个市场。比如大型基金公司能将数亿资金分散投资,有效降低单一股票波动风险。

但个股投资失利对普通人财富冲击可能很大。普通散户把大部分积蓄投入一只个股,股价大幅下跌时,可能面临严重财务危机,影响正常生活。甚至有人抵押房子炒股,盲目融资加杠杆,这种不评估风险投资个股导致的悲剧,现实中屡见不鲜。

总结来说,普通投资者在信息、专业知识、情绪心理以及资金和风险承受能力上都有明显不足,所以普通人尽量别投资个股。那么对普通人来说,有没有更科学的投资方式呢?投资过程中最难的事是什么?最容易犯的错误又是什么?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