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每当提到日本投降、抗战胜利一事,人们都会归功于美国投放在日本长崎、广岛的那两枚原子弹。
认为彼时的日本久经战乱、兵源不足,又被两枚原子弹彻底打垮了志气,所以才会选择投降。
可事实并非如此,两枚原子弹所轰炸到的不过是日本一隅,美国也无力再发动原子弹袭击,而日本天皇当时麾下更是号称有着700万大军,从兵力上看仍旧占据绝对优势,完全没有到所谓的“绝境”,那么日本究竟为何投降呢?
工业体系的崩溃很多人都听过在侵华战争中日军喊出的那句口号,“三个月占领中国”,可是很多人都不知晓的是,驱使日本做出这个决定的,并不是狂妄自大的心理,而是国内单一的经济结构和薄弱的工业基础。
简单一句话来说,“日本打不了持久战”。
日本的经济发不发达呢?相当发达,但是在二战时期,日本的经济结构有个致命的问题,那就是过于围绕军工产品建设。
这样的经济结构与后来最终走向崩溃的苏联,其实是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的。过为单一的经济结构与单薄的经济基础,根本就不足以给跨国作战的日本提供长久的供给。
所以日军要想取得胜利,就必须短时间内占领中国,掠夺中国的资源反哺日本国内,同时也能拿来作为他们在外征战的“现成补给”。
可问题是,日本所谓的“3月目标”,在第一次淞沪会战时就正式宣告失败了。
彼时的日军虽然成功攻占了上海,是为之付出了惨痛的代价,更是彻底断绝了他们短期内结束战争的奢望。
于是,日本就这么陷入了长期胶着战争的泥潭。
日本作为一个弹丸小国,其国内各种资源都相当有限,再搭配上他们单一的经济结构,注定了及工业体系是极为脆弱而不稳定的。
二战打到后面,日本所面临的窘状就是最好的证明,彼时的日本不仅没法给军队提供什么食物,甚至就连岛上的橡胶制品和铁器都被重新熔炼送到了前线。
由此可见,他们根本就是在“艰难度日”,在国内工业体系逐渐陷入崩溃的大背景下,日本天皇选择投降,也就不足为奇了。
国内的争执有关日军侵华战争,里边有一个让人难以置信的点,那就是以天皇为代表的日本高级官员,其实原本根本就没有进攻中国的打算,只不过彼时恰逢国内遭遇了严重的经济危机,需要一个转移矛盾的目标。
而此时的日本青壮派军官急于建功立业,逐渐掌控了军队的指挥权,再加上中国又长期经历着军阀割据、动荡不安的局面。
所以日军出手了,以中下层青壮派军官作为代表的日本军人率先发难,而他们交给国内的“答案”也让高级军官和日本政府的领导们很满意,所以侵华战争就这么顺势“爆发”了。
说了这么多,只是想论证一点,那就是以日本天皇为代表的高级官员和军部根本不是一条心。
日本当时固然还有着“700万大军”,可是这与日军派出的第一批侵华部队的作战能力根本无法同日而语。
那700万大军里有很多都是强征入伍的十二、三岁的孩童,他们就算上了战场也是徒劳,根本改变不了战争的局势。
但日军军部是绝不想投降的,因为一旦投降,他们就要面临清算,大多难逃一死就不必说了,他们辛苦“打拼”出来的“军部与政府分庭抗礼”的局面也将崩解,他们好不容易发展起来的家族,也必将被连根拔起、消散于历史云烟。
可日本天皇就不同了,没其他的观点,自始至终都是“有条件投降”,只要保证日本天皇制度得以维系,政府官员那一派的家族就能够得以保全,他们的“核心利益”就没有受到损害,只不过后来因为其他原因,日本天皇才会不得不选择“无条件投降”。
从这里可以看得出来,为了不将日本绑在军部那艘即将沉没的大船上,天皇只能投降。
另外促使日本天皇从“有条件投降”到“无条件投降”的转变,苏联的宣战也占据了很大一部分的原因。
苏联的出手在二战刚开始的时候,日本一直把苏联当作友军,从头到尾都没想过,这位主动和他签订《苏日中立条约》的“好兄弟”会对它进行“背刺”,所以日本天皇为什么能有恃无恐的说出“有条件投降”?
因为日本方面笃定,苏联与美国两大国必将争锋相对,而苏联由于《苏日中立条约》的缘故,是足以作为他们与美国谈判的“筹码”的。
然而现实的“打脸”来的太快,波斯坦会议才开了没多久,苏联就直接单方面撕毁了《苏日中立条约》,跟日本宣战了。
1945年8月9日,苏联出动军队兵分三路猛攻关东军,而有趣的是,在前一天晚上十一点,他们才刚跟日本宣战,也就是说,他们不仅“背刺”,而且还“偷袭”。
苏联军队的实力本就相当强悍,而彼时的关东军又大多是才重新征召来的士兵,在苏联有备而来的情况下,日军狠狠吃了一场败仗。
仅此一役,日军就折损了十万部队,这还仅仅只是开始,苏联紧接着就开始了“痛打落水狗”,等到日本天皇宣布投降的时候,苏联已经俘虏了将近50万日军部队了。
在苏联中立的情况下,日本尚且打的是举步维艰,这会儿苏联参战了,日本还能有什么“好果子”吃呢?
心生绝望的日本天皇,怀着对苏联的怨怼,就这么无奈地选择了无条件投降。
其实日本天皇是真没想到苏联会“反水”,从中立阵营直接跳到日本的队里面吗?不,他想到了,只是他也没办法。
苏联之所以会与日军签订协议,主要就是不想一边打德国,一边打日本,让两线作战消耗了苏联的兵力。
而这个初衷也就决定了德国能够撑多久,苏联与日本就能维持多久的和平。
日本天皇没想到德国军队败得那么快,以至于苏联终于腾出了手来,眼见世界反法西斯阵营已经愈发壮大,二战将要敲定最终的结局,苏联怎么可能错过“消灭日本”这一功绩呢?
所以苏联参战了,日本就是不投降也不行了。
中国的反击我们从客观的角度来说,整场抗日战争中,绝大多数时间都是日军占据了绝对优势。
彼时的中国尚且还处于军阀割据的局面,孙中山先生虽然发动了辛亥革命,可是革命的果实最终又被袁世凯窃取,致使辛亥革命结局让人扼腕叹息。
等到蒋介石接手国民党的时候,他又在北伐战争中叛变革命,搞起了白色恐怖大规模清除异己,可以说是再度让国内革命力量有所损耗。
日军侵华之后,第一次淞沪会战以国民党的败退而告终,彼时国民党尚且是抗日战场上的主力,虽说不敌但是也有效地拖住了日军部队,为我国其他革命势力的发展争取了时间。
可是武汉会战又打破了这一僵局,自武汉会战过后,国民党基本上没有了与日军在正面战场上争锋的能力,好在共产党临危受命,站了出来,充分发挥了敌后游击的作用,在敌后战场上又拖住了日军的步伐。
倘若我们将抗日战争分为几大阶段的话,那么彼时的中国已经从劣势进入了相持阶段,日军由于上述的诸多原因,俨然到后来已经不是我国军队的对手了,日军已经彻底没有了占领中国的机会。
既然看不到胜利的希望,那么继续打下去又有什么意义呢?
所以我国人民的努力,以及军队的勇猛作战,也是日本天皇会宣布投降的一大原因,我们应该充分肯定我国在二战中所作出的卓越贡献,就日本那所谓的700万的“老弱残兵”,就算是继续打下去,我们最终也能赢。
美国的轰炸提到美国轰炸日本,大多数人都会想到两颗原子弹建功,可是大家不知道的是,其实在这之前,日本国土就已经被美军的一系列轰炸行动轰击的满目疮痍,日本各大军工厂都收到了毁灭性打击。
1941年日本轰炸美国珍珠港的时候是多么意气风发?可他们万万没想到最终还是遭了“报应”。
仅1945年3月开始的东京大轰炸就造成了8—10万人的死亡,近41平方公里的地方被焚毁,摧毁20多万栋建筑物。
你能想象吗?日本当时足足有98个城市被美军的飞机轰炸的面目全非,像名古屋以及阪神地区的烧毁率更是高达50%以上,日本地图上的很多地方甚至都已经沦为了一片“黑色”,因为那里到处都是烧成一片的废墟。
这仗还怎么打?再打下去,整个日本岛都得沉没。
所以说美国投放在日本的两颗原子弹,只能说是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却并不是日本天皇决心要投降的主要原因,真正促使日本天皇选择无条件投降的,是日本日渐衰竭的国力、世界上愈发凸显的局势,也是全中国人民的不懈努力。
最后说句戏话,“700万的军队”又如何?在四万万中国人面前也不过尔尔。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