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航母为什么厉害

航空母舰的作用是通过实战检验的,我已经把二战时的航空母舰作战基本都写了,最早的航母对决、最大的航母对决、最后的航母对决等等。二战后,航母的作用在马岛战争中又得的淋漓尽致地发挥,世界掀起一股航母潮流。下面说一说自己对此问题的认识。

一、二战时太平洋战争对航空母舰的发展起到决定性作用

二战之前,海上霸主是战列舰,那时各国的军舰越造越大,炮越来越多,口径越来越大。评论一国海军战力高低,往往比的是炮口有多粗、门数有多少。事实上,这也合乎实力原则。马汉在他的《海权论》中就对巨舰大炮倍加推崇,他从人类一直以来的海上活动和战争得出的结论是:要国家强盛须控制海洋、控制海洋就要巨舰大炮。这种认识是有历史局限性的,但却被各国奉为圭臬。1916年日德兰大海战,使巨舰大炮主义达到了顶峰,德国虽然在实力上和战场形势上被英军压制,但他们凭借灵活的战术和精确到炮击以及他们巨大的战列舰的火炮的威力,取得了胜利。从此,各国海军更加重视以战列舰为核心进行建设发展、以大口径舰炮为主要进攻火力来组织训练作战。

在那个巨舰大炮时代,拥有战列舰的多少和主炮口径大小,就是衡量海军战斗力的标志,国家海上力量的象征。日本建造了“大和”号、“武藏”号巨型战列舰,还有一艘“信浓”号直到战后还没建好;美国更是建造了“威斯康星”号、“密苏里”号、“衣阿华”号、“南达科他”号等等许多巨型战列舰,这些巨舰直到20世纪末海湾战争结束后才退役。

二、马岛战争颠覆了世界各国对“航母无用论”的认识

二战后,天下太平了一段时间,航空母舰由于其巨大的消耗让包括前苏联这样的大国都嫌弃,“航母无用论"的声音渐起,它主要的根据是巨大的消耗和易受攻击这二点,并且被击沉了会死伤特别惨重。这在二战中已被证实。但1982年的英阿马岛战争却证明了航母在海战中巨大的攻防能力,“航母无用论"站不住脚了。

在英阿马岛战争中,英国去了两艘轻型航母,正是这两艘航母,决定了战争的胜负。如果不是它上面的舰载机,阿根廷空军会击溃英国英国的远征编队,如果不是航母,英军也不可能登陆。这些都体现了航母上舰载机的强大防御作用和攻击能力。


所以,马岛战争以后,世界上掀起了一个制造航母的小高潮。就连一直潜心发展攻击型潜艇,把航母叫“移动的大棺材”的前苏联都开始建造航母了。由于起步晚,他们在摸索前进,只建造了滑跃式飞行甲板的航母,还没来得及升级,苏联解体了,他们的瓦良格号也卖给了中国。实践证明,航母的作用是其他任何舰艇代替不了的。

第一个启示就是航母的重要性。如果不是2艘轻型航母与上面搭载的海鹞战斗机,英军在马岛的战斗就根本无法进行下去。虽然因为自身技术限制,海鹞的拦截效率不高,却还是创造了22:0的辉煌战绩。当这些亚音速的垂直起降飞机,在一次次缠斗中击落对手超音速的幻影3时,全球海军才再次意识到航母的重要性。也理解了有比没有就是强的真理。

战后,许多中等国家都开始依靠采购鹞式飞机,建立小型航母战斗群。印度人在1986年率先跟进。西班牙与意大利则在80年代末也如法炮制。连没有需求的泰国,都在90年代进行了玩票性质的尝试。甚至还有苏联这样原本不屑于玩航母的国家,也搞出了放大版的滑越式航母。至于纸上谈兵的国家,那就更多了。


三、航空母舰在将来仍有巨大的作用

航空母舰就是一个基地,现代的航母战斗群与二战时又出现了更多的不一样。在攻击样式上,以前的航母只能靠舰载机进行,而现在的航母更加强调的是编队的整体作战能力,攻击样式从水下到水面再到空中,立体多维、远近搭配、点面结合;防御样式上,现在的航母编队也是由远及近划分不同的区域,编队里的各成员分担不同的任务,极大地提升了总体防御的效力,把可能对航母的攻击挡在至少三层有效防御圈之外;在作战范围上就更不用说了,由于编队武器火力多样、攻击样式多样,决定了航母编队的作战范围广阔,无论是近岸还是远海、空中还是水下,都在编队的打击范围之内。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将来的太空都有可能是航母作战触角延伸到的地方。


四、航母为什么难造

造船是一件很麻烦的事,要有许多门类的工业配合,不是一家造船厂就能搞定的。文化大革命时期,不就有关于造船的争论吗:造不如买、买不如租。那时有的领导认为太难太麻烦,不如买。后来中央一锤定音,自己造,因为这是根本,不是钱能衡量的。但是大家都知道,造船是个技术活,不容易的。我国造的第一艘“跃进”轮还出事故了。

造船已经如此麻烦,那造军舰呢?更是不可想象的难,如同造小汽车与战车的区别,所以,现在世界上能造军舰的国家也没有几个。那么,造航空母舰呢。也许您说,二战就有了,别人早就造了。是的,这点要承认,二战时有航空母舰的国家工业基础非常雄厚。但是,二战时代的航空母舰和现在是不能比的,就像早期的蒸汽火车与现在的电气化火车一样的技术区别。

这么说吧,没有一个门类齐全的强大的制造工业,想造船都难,何况军舰,更何况航空母舰。那么重要的难点在哪里呢?1、甲板钢材:必须能承受飞机千度以上的高温高温尾焰烤炙不变形、长时间海水浸泡海浪冲击和高盐潮湿环境下不锈蚀;2、动力系统:想想就知道,几万吨的大家伙,要什么样的机器推动吧,如同高楼一样的机器,世界能制造的工厂屈指可数。


其它的小的附件不计其数,而每一样都牵涉一个产业,但市场需求有限,所以企业在这方面基本没有多大利润,也就没有投资研发的兴趣。但这些东西是买不到的,只有自己制造。由此可见,当你制造航母时,为什么会关注,因为这背后透露着一个强大的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包括了设计、原料、生产、制造等一系列的因素。

1993年,苏联解体了,俄罗斯国防部副部长到黑海造船厂,要求他们完成瓦良格号的建造,厂长马卡洛夫说:“完成瓦良格号是不可能的。”副部长问为什么,你们需要什么我都可以提供。马卡洛夫对他回答说:“我们需要国家计委、军工委员会和国防工业的支持还有600个专业,8000个相关制造商合作,200000名技术人员,所以,没有强大的工业实力我们无法完成任务。”这也说明了没有强大的工业体系做支撑是很不可能建造航母的。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