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男孩为什么好动

Parents父母世界中国家庭系列之#男孩养育#独家内容,本期我们要说的是男孩子的“动”:男孩天性好动,会给人“多动”的印象,但这跟多动症是有本质区别的。到底只是活泼好动,还是患有“多动症”,可一定要分清!

说到多动症,我们曾采访过这样一位妈妈。

4岁的思思充满活力、无所畏惧、冲动:如果有棵树,他就去爬树;有条马路,他一定会去穿行。

妈妈总结说:“他的动作总是比脑子要快。”

当幼儿园老师建议她给思思做一次多动症检查时,她并没在意,觉得太夸张了,儿子只不过太活泼了而已。

但是,在随后的一年中不论是在学校还是在家里,思思制造的麻烦越演越烈,妈妈最后只好带孩子去医院检查——诊断结果为多动症,需要配以治疗。

其实很多家长像思思妈妈一样,对多动症并不真正了解:

•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爱动,是不是得了多动症?

• 这种情况为什么在男孩身上更常见?

• 多动症的表现主要有哪些?

• 如何治疗和预防?

这些家长关心的问题,本期《育儿者联盟》中杨明博士都有解答哦~☟☟


孩子为什么会得“多动症”?

多动症是一种行为障碍,又被称为轻微脑功能障碍或轻度脑损伤。其具体原因目前还不是很清楚,但是据统计研究表明,可能与这些因素有关。

➊ 出生前

遗传的作用

学者们发现,患多动症的孩子亲属中患此病的人要比其他家庭多。

妊娠及分娩损伤

有些患儿在母亲怀孕时出现过宫内感染、缺氧,或出生时有过窒息等,可能造成了大脑损害。

➋ 出生后

精神消极影响

父母关系不好,孩子学习困难或学习压力过重等,都可减弱脑的调节功能,促使多动症的发生和持续。

其他原因

如剖腹产、宝宝出生后营养过度、铅中毒等。

“好动”还是“多动”,有判断标准吗?

迄今为止还没有正式的检测报告来诊断多动症。

多动症最典型的症状例如:缺乏组织观念、易分心、健忘以及冲动性等,看起来和普通儿童的举止没有什么两样,尤其是学龄前儿童都或多或少有类似的表现。所以,对6岁以下的孩子,大多数医生都不会将其诊断为多动症。

不过有研究者总结:“多动症患者的上述举止更为极端,而且严重妨碍了他们能力的发挥。”

下面这张表总结了“好动宝宝”和“多动症宝”的一些明显的不同,家长可作参考:

“多动症”的确诊具有一定的难度:

比如一个多动症孩子也许在家里可以几个小时地沉迷于电子游戏,而在拼写课堂却无法坐稳十分钟。

另外,多动症还可细分为三种情况:极度活跃型、粗心大意型和两者的结合型,而有些多动症的孩子可能从来都不会出现极度活跃的状况。

所以,如果你认为自己的孩子存在注意力方面的问题,最好向医生咨询,他们可以通过研究症状的细微之处来区别是多动症还是其他类型的精神紊乱等问题。

“多动症”一定要及时治疗

多动症如果未能得到有效的治疗,将会带来许多灾难性的后果!

根据美国《儿科》杂志近期的研究,在小学生自杀的案例中,患多动症的儿童是患抑郁症儿童的2倍。

虽然很多时候随着年龄的增长症状会有所改变,但“多动症”并不会随着孩子的年龄增长逐渐消失:如果宝宝在上幼儿园时就很难安静地坐上一小会儿,那么他也很有可能到了青少年时期也无法集中注意力,甚至在成年后不能很好地管理自己的财物。

“多动症”如何治?

➊ 小药丸来帮忙

研究表明,多巴胺水平低会阻碍多动症宝宝在完成一些需要集中注意力的任务后获得满足感。

多巴胺是一种神经递质,能够影响一个人的情绪,传递快乐和兴奋的情绪,增加动力。

精神兴奋类药物可以有效提高大脑的多巴胺水平。治疗多动症的常用药有甲强龙氢氯化物(利他林)、右旋安非他命硫酸盐等。

药物能够在30分钟内改变孩子的行为举动。但是当一次的剂量经过4~12小时逐渐被吸收消耗掉以后,孩子又回到之前的状态了。唯一的保持方法就是不停地吃药。

这些药都存在或多或少的副作用,包括:缺少食欲、暂时性的身高增长缓慢、痉挛以及睡眠问题等,但专家还是认为好处要远远超过该药带来的副作用。

➋ 行为疗法的力量

单纯的药物并不能完全根除孩子的问题,相应的行为管理疗法是必要的。

通过治疗帮助孩子解决不善于结交朋友的问题、缺乏自信心的问题,还可以加强孩子的组织能力。由于多动症往往会影响到整个家庭,所以最好让多动症孩子和他的父母或其他家庭成员一起配合治疗。

如何降低“好动”宝宝,患多动症的可能性?

➊ 帮助孩子集中注意力

着眼孩子喜欢的东西,和他一起游戏,调动孩子学习的兴趣,使他的注意时间加长。比如当孩子喜欢画画时,给他充足的空间,甚至可以和他一起画。

➋ 充实孩子的生活内容

爸爸妈妈尽量把孩子的生活安排得丰富多彩,让他有机会宣泄过剩的精力。比如让他参加适当运动,如平衡木、跳床等。

➌ 避免含铅食物

铅中毒是引发多动症的原因之一,不给孩子吃含铅食物,如皮蛋、爆米花等;不给孩子用铝制器皿。

➍ 多鼓励孩子,给孩子减少压力

给孩子适当的鼓励和肯定,让他学会坚持。不要因为他不会数数、不会弹琴就把他说成“笨小孩”,不给孩子压力,让他轻松成长。

➎ 不在孩子面前吵架

父母关系不好也是引发多动症的原因之一,要给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教给他冲动和吵闹并不能解决问题。

多动症可能影响宝宝一生

美国精神保健协会曾对“多动症”专门做过调查,并获得很多新发现,在被诊断为多动症的孩子中几乎有一半从未确诊过,或未得到正确的治疗。而这种被认为是轻微脑功能障碍的疾病每年都影响着12%的学龄儿童。那么,关于多动症父母们需要了解什么?有会遇到哪些问题呢?

1、多动症的孩子经常得不到治疗

最近的一项研究显示,在学龄儿童中有8-12%都被诊断为多动症,这一数字比过去的几十年都要高,而且仍有很多未经确诊的病例存在。美国精神保健协会进行的调查也发现,在被诊断为多动症的孩子中几乎有一半从未确诊过,或未得到正确的治疗。

专家认为,那些出现注意力分散现象的孩子,如果不及时治疗,任其发展,情况会越来越严重。除了影响学习外,更糟的是他会受到同龄人的排斥,自信心受到打击。在2001年一项针对多动症孩子的507对家长进行的调查发现,家长反映孩子不合群的比例是正常孩子家长的三倍,而反映孩子遭到其他同伴的嘲弄的比例亦高达两倍。其他研究还发现当未经治疗的多动症孩子进入成年后,他们更容易出现与社会格格不入、消沉以及情绪紊乱等状况。

2、多动症孩子难以诊断

迄今为止还没有正式的检测报告来诊断多动症,其最典型的症状例如缺乏组织观念、易分心、健忘以及冲动性等等,看起来又和普通儿童的举止没有什么两样。专家认为:“其区别就在于多动症的这些举止更为极端,而且严重妨碍了他们能力的发挥。”

对6岁以下的孩子大多数医生都不会将其诊断为多动症,因为几乎所有的学龄前儿童都或多或少有类似的症状。即使是再大一点的孩子,要确诊为多动症也具有一定的难度。医生在一定程度上要参考家长和老师的评价,而他们的评价也经常会存在分歧:一个多动症孩子也许在家里可以几个小时地沉迷于电子游戏,而在拼写课堂却无法坐稳十分钟。另外,多动症还可细分为三种情况:极度活跃型、粗心大意型和两者的结合型。而有一些多动症的孩子可能从来都不会出现极度活跃的状况。

如果你认为自己的孩子存在注意力方面的问题,最好向医生咨询,他们可以通过研究症状的细微之处来区别是多动症还是其他类型的精神紊乱等问题。

3、真正的脑紊乱

最新的扫描技术令医生可以更深地了解多动症的生理因素-大脑发育紊乱。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详细的大脑分析图发现多动症孩子在大脑特定领域对外界刺激的反应相对较弱。最近的一项调查还发现多动症孩子的大脑要比其他孩子小了4%。其他研究还发现多动症在调节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方面存在困难,这两者对集中注意力和控制冲动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看电视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注意力的发展。最近西雅图儿童医院和地区医疗中心进行的一项调查发现多动症与早期看电视的行为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研究显示如果1-3的孩子每天收看电视一小时,那么在他到了7岁时,对注意力的反面影响就会增加将近10%。

4、多动症的发生无性别之分

一些传统的说法认为男孩子更容易患上多动症,他们患此病的几率是女孩的7倍之多。但最近的调查显示这个比例实际上只有3比1 。专家认为,这并不是说有越来越多的女孩开始换上多动症,而是因为精神病学家发现多动症在不同性别的孩子身上所体现出的特征存在细微的差别。例如,女孩的破坏性相对较小,更多的体现为爱幻想或爱聊天。她们的多动症更多地属于粗心大意型,而不是极度活跃型。

5、多动症也许会伴随孩子一生

医生通常会认为随着孩子长大,注意力分散的现象会随之消失,但事实上多动症的影响远远超出了孩童时代。最近研究发现,多动症孩子在进入青春期后有40-80%的人仍然存在各种不同症状,还有50%的人会持续发展到成人时期。

当然,随着年龄的增长其症状也有不同的变化。20岁的人可能不会再坐立不安,但仍旧不能聚精会神坚持听完一堂课或完成一份冗长的案头工作。总的说来,外在表现出的极度活跃的情况好像消失了(或者演化为其他大众化的行为如锻炼身体或运动等),代替它的是随着年龄增长而愈来愈严重的粗心大意。而内在的遗传现象还存在。一项最近的调查发现家有多动症孩子的父母出现类似情况的几率要比没有的高出24倍之多。

我们归纳了父母们关于多动症的疑问,其中是不是也解答了你的困惑?

1.女儿很淘气,每天只要不睡觉就不停地走动,翻东西,玩耍,是不是有小儿多动症,怎么办?

多动的孩子不一定是多动症,有些孩子精力旺盛又比较聪明,探索欲望强,显得有些多动。你可以尝试多参与孩子的游戏,调动孩子的学习兴趣,可以帮助会使孩子的注意时间加长,慢慢的多动的症状会好一些。

2.我家孩子4岁,他的堂兄(7岁)是一个多动症患儿(已经确诊),最近这个小哥哥被送到我们家寄住,我的孩子每天要与一个多动症孩子朝夕相处,会不会受不良影响?我们应当如何处理?

长期在一起会有一些行为上的影响。多动症受环境因素影响,朝夕相处时,正常孩子如果经常模仿多动症患儿的行为,会使他的行为举止发生变化。作为家长应该时时注意孩子的变化,对异常行为及时纠正。对多动症患儿应该及时到医院治疗,以免影响学习成绩和社会的适应能力。

3.我的宝宝快11个月了,他爬的时候是肚子挨地。如果让独立坐时总是往旁边倒。如果抱着他,他根本就不肯好好呆在大人怀里,总是乱动。他是不是多动症啊?多动症会影响孩子的大脑发育吗?

多动症的孩子在学习爬、坐、站、走路等技能时,表现出注意力不集中,总是慌慌张张的,动不动就摔倒等。如果孩子只是爬的不好,但能正常坐、站、走就没问题,如果孩子到一岁还不能爬、站建议到医院检查发育水平。多动症又被称为轻微脑功能障碍或轻度脑损伤,对孩子大脑发育有一定影响。所以平时要多注意观察孩子,定期为孩子安排体检,觉得有反常地方可以带孩子到医院检查智力。

【Parents Club活动招募:汽博之旅-上海站】这个周末,带娃去个好玩又学知识的地方

①螺旋展厅回顾百年汽车史②40款奇特古董车展示③免费试驾最新款路虎、奔驰、特斯拉

这一切,尽在“汽博之旅”上海站(截止报名:11.9日)享【低价报名优惠】、了解更多【活动信息】,私信回复:汽博

【用户交流群公告】

各位家长朋友们,“Parents全国父母交流群”已经建立,欢迎大家加微信13146113352,备注今日头条,帮你进群找到组织。

最近,Parents分享了很多独到的育儿观点,欢迎关注父母网微信公众号:fumu_com,全方位关注0-6岁育儿生活。你的视界决定了孩子的世界,加入我们,一起修行!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