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拔罐这种神秘东方技艺勇往直前、高龄夺金的菲尔普斯似乎引发了国内小规模的拔罐热潮,拔罐到底对夺金有没有正向促进作用那是果壳网需要研究的事,不过从外观上看,菲尔普斯大面积拔罐,看上去特别像一只变异的金钱龟,对于游泳运动员来讲似乎挺吉利的——别看乌龟在陆上和树懒有一拼,可它在水里全是强项。
拔罐是中医秘籍,中医讲究说学逗唱,对不起说错了,是望、闻、问、切,除了这四项,中医也特别讲究男左女右,这种对于左右的区分道理可深奥了,并不来自中医,而是来自一个儒。
董仲舒并不是一个单纯的儒,而是一个搞经的儒。我们都知道创立汉朝的刘邦其实是一个混混转业出身的皇帝,有手段没文化,没有学习过辩证唯物理论的科学,思想落后,子孙后代囿于礼法,没能超越祖宗,都非常容易被大型玄学忽悠。董仲舒的特长就是忽悠,他把阴阳五行附会到经义上,搞出一套看上去逻辑完美的理论:
《白虎通·天地》讲,“阳唱阴和,男行女随也。天道所以左旋,地道右周。”
《春秋繁露·阳尊阴卑》又讲“丈夫虽贱,皆为阳,妇人虽贵,皆为阴。”“阳贵而阴贱,天之制也”。
为了保证理论体系的完整,董仲舒强行把阴阳、天地、左右、男女等概念嵌到尊卑体系中进行解释,于是就有了男左女右、男尊女卑的思想。因为男性属阳,阳在左,所以男左,女性为阴,阴在右,所以女右,阳尊阴卑,男尊女卑。
董仲舒的这套理论看上去非常圆润,但实际上全是破绽。因为还是在《春秋繁露》这本书里,他还说过“春秋之序道也,先质而后问,右志而左物。”这里的左右是与前面的先后顺序对应的,“右”与“主、先”画上了等号,“左”与“次、后”画上等号。尊者为先,董仲舒轻而易举地就把自己给绕进去了。
其实聪明的古人在费尔巴哈之前就参透了辩证法,事物是变化发展的,不是一成不变的。《曲礼》就说,平常设席的时候,“坐在阳,则上左;坐在阴,则上右。”又说:凡坐随与阴阳,若坐在阳,则贵左;坐在阴,则贵右。南坐是阳,其左在西;北坐是阴,其右亦庄西也。俱以西方为上。”这里在分析尊卑左右问题时就是结合了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的。如何排座次,看单元房朝向。
【汉代坐席】
其实离开董仲舒的理论,与男尊女卑对应的男左女右思想就更说不通了。因为在中国漫长的男权社会历史中,“右为尊”才是一种常态。
古人最开始创制左右字眼的时候并没有直接赋予它尊卑的属性,不过造字的古人一定是个右撇子,而且是那种歧视左撇子的右撇子,“以手助手曰左,以口助手曰右。”左手只是右手的助手,就连《左传》这本作者姓“左”,书名带“左”的经典也嫌弃左,说“左,不便。”意思是左手,不好用。
所以古人行拱手礼的时候把左手搭在右手上面,其实是我用废手把好用的手给压制住了,不能对你做无礼的事了。到了单手致意的时候,就真的废掉了左手,宣誓、握手、敬礼用的都是右手,为啥?因为右手正啊!
《礼记·王制》讲,执左道以乱政,杀。这里的“左道”就是成语“旁门左道”里的左道,意思是邪道,而正道在右。正邪不两立,正是好,是值得尊重的,所以我们把值得尊重的人、应当尊重的人、事与右联系在一起:大学是“右学”,先贤为“右贤”,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相为:“右席”,居高位为“右职”,重要的票据为“右券”或“右契”,贵人姓的是“右姓”,皇族的亲戚为“右戚”。
尊右是常态,尊左是特例,比如古人服饰体系中右衽是常态,左衽被少数民族和死人的服饰,小说里称呼梅长苏为江左梅郎不一定是出于对左的尊重,也可能是因为江右梅郎不好听,还可能是因为江左为江东、江右为江西,不好意思让读者把麒麟才子想象成一个亲切的老表。
男尊女卑与男左女右同源,现代社会抛却尊卑观念后,左右的安排被孤立,简化成一种社会习惯,与阴阳无关,更与尊卑贵贱无关。有人说,在现代社会,让女人站在右边,顺着车道的方向走路的时候,男性可以保护女性……这也许也是“男左女右”的一个功用吧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