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岁的李先生在打羽毛球过程中突发意识丧失、心脏骤停,路人为其进行心肺复苏并呼叫120。120到达现场进行复苏后,疾驰送患者到珠江医院急诊科,经一系列的抢救,李先生6天后痊愈出院,未遗留并发症。近年来,踢足球、打羽毛球、跑步过程中突发心梗倒地等事件频发,运动性猝死愈发受到关注。珠江医院急诊科副主任谢华教授提醒,预防运动性心梗最重要的是关注运动心率,不要让心脏“超速”;其次,运动性猝死发生前,常会出现胸痛、胸闷、头晕、呼吸急促或困难等先兆症状,此时应立即停止运动,及时就医。
运动性猝死,顾名思义,是指因为过量的运动导致死亡。运动性猝死不仅发生于职业运动员,也发生在普通人中。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的一项调查显示,运动性猝死发生比例最高的运动项目是跑步,占33.98%,其次是足球、篮球。
“但并不是运动导致心梗,而是剧烈运动是心梗诱发的重要因素之一。”谢华教授表示,临床上运动性猝死的患者,约70%是心源性猝死,这与患者存在先天性心脏病、心肌炎、冠心病、心衰等基础疾病有关。
运动性猝死可发生在各年龄层,但运动过程中出现心梗导致猝死的患者多见于中老年人。谢华教授说,有几类人在运动过程中发生猝死的概率更高,要十分警惕。除了明确诊断为冠心病患者外,虽未诊断但有冠心病危险因素的患者更容易发生运动性心肌梗死,这些危险因素包括:中老年男性和绝经后的女性;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患者;长期抽烟、嗜酒者;超重、肥胖者;有冠心病家族史者。危险因素越多,冠心病风险越大。半数以上患者心梗发作前有预警症状心梗发作如何自救和互救 (文/记者:周洁莹 通讯员:马彦、卢钰仪、韩羽柔)
来源: 广州日报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