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文章不含任何虚构情节和“艺术加工”,无任何虚构对话,本文不含任何低质创作,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
“张医生,我爸腰疼了好几天了,走路也开始一瘸一拐,吃止疼药好像一点用都没有,会不会是腰椎有问题?”这个问题是林跃提出来的。
他是社区卫生站的一名普通护士,年纪不大,工作经验却不少。病人见多了,什么样的疼他都能大概判断个一二。
但这次不同,他父亲突然开始腰痛,而且疼得很怪,不是拉伤,不是扭伤,也不是哪根筋出了问题。
那种痛,说不上来的沉重,不像是肌肉或骨头的问题。他想了很多,最后还是觉得要请医生看看。
很多人觉得腰疼就是腰不好,是劳损,是扭到了,是坐久了,其实不见得。身体出了问题,尤其是内部器官的问题,它不会直接告诉你,而是用一种方式暗示你。
有些问题是从疼开始的,有些是从不适开始的,也有一些,是从你根本想不到的地方开始的。
如果一个人经常感到疲惫,睡觉睡不踏实,早上起来满头大汗,甚至经常口渴但喝水又没用,那很可能就不是普通的上火。
很多症状看似不相关,其实都和身体深处的器官状态紧紧挂钩。而且这种异常,很少有人能第一时间注意到。
人习惯忽略自己感受到的小变化,觉得“这点毛病没什么”,等真正意识到的时候,问题早就已经从轻变重。
有一种很常见的疾病,最早被察觉的方式就是腰痛。但问题不在腰,而是在身体内部,在一个位置非常隐蔽又极易结晶的地方。
这个地方如果出了问题,疼起来不是那种酸痛,而是一种绞痛,一种钻心的痛,很多人以为是肌肉或者神经的问题,其实真正的元凶根本不是骨头和软组织。
研究显示,2022年国内大型三甲医院门诊数据中,有超过17%的腰痛患者,最终确诊为泌尿系统结晶问题,其中一大部分为肾脏部位。
这组数据来自对全国6个省市,共计8732名腰痛门诊患者的追踪分析,时间跨度为11个月。这种疼痛的特点是反复、定位不清,有时还伴随着小便异常、发热等其他不典型表现。
大多数人遇到腰痛,只会选择热敷、推拿、贴膏药。这类方法对肌肉紧张有用,但对内脏器官的问题是完全无效的。
更要命的是,很多人误判后坚持忍耐,不愿意检查,延误治疗。器官类的病变,早期是有修复空间的,但等到症状明显的时候,基本就只能靠药物控制,甚至需要手术介入。
有人可能会问,腰疼怎么可能跟喝水有关?但这个问题背后的逻辑非常关键。水,是身体代谢中最基本的参与因子。
一个人如果长期水分摄入不足,尤其是在高温、运动量大的环境下,体内的尿液浓缩度就会增加。
尿液里原本能溶解的物质开始形成晶体,随着时间推移,小晶体逐渐增大,最终形成硬质结构。
这个过程是无声的,没什么征兆。等有一天这些晶体移动、刺激到肾盂或输尿管时,痛感就会突然爆发。
但水的问题,不止于喝多少。有些人喝水不少,但照样出现异常。原因在于水的类型。纯净水与矿泉水的矿物质含量差距很大,长期只饮用某种类型的水,可能导致体内电解质平衡失调。
有研究指出,摄入过量钠离子(比如长期喝含钠较高的瓶装水)的人群,在泌尿系统结晶的发病率上,比正常饮水人群高出23.6%。这个数据来自《中国健康水质调查报告2021》,调查对象为城市白领人群,共计21546人。
另一种被严重低估的因素是睡眠质量。很多人没把睡觉和肾脏联系在一起,其实,夜间是肾脏代谢和修复最活跃的时段。
如果长期睡不好,尤其是频繁醒来或入睡困难,会导致肾小球滤过功能受限。这个影响在短期内感受不明显,但长期看,会导致毒素代谢效率下降,尿液中的沉淀物增多,极易形成沉积,进而诱发问题。
这里要说一个特别容易被忽略的信号,那就是体味变重。有些人会发现,自己洗完澡没几个小时,身上又有一股怪味,尤其是背部和腰侧。
这种味道并不是简单的汗味,而是一种混合着酸臭的腥味。这其实是体内代谢废物积聚的结果。
当肾功能受到压迫或堵塞时,毒素无法通过尿液及时排出,就会通过皮肤和汗腺释放出来。很多人以为是内分泌紊乱或者饮食的问题,忽略了肾脏的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人群是高发群体。比如从事高强度体力劳动的工人、经常憋尿的上班族、喜欢高蛋白饮食的人。
这些人在生活方式上的一些习惯,会直接影响身体代谢的方式和尿液的成分。而这些改变,往往在初期毫无感觉,只在体检时偶然发现尿常规有异常。
体检中有一个项目叫“尿液比重”,很多人不在意,但它能反映尿液浓缩能力。正常情况下,这个数值应当在1.010-1.030之间。
如果长期偏高,就意味着尿液浓缩过度,水分摄入不够,或者身体在加快排毒,代谢压力过大。这时候,哪怕没有任何不适,也应该警惕体内正在酝酿的变化。
在过去的十年间,国内泌尿系统相关住院病例增加了约31%,其中以20-45岁中青年为主。这一变化的背后,是现代人生活节奏加快、饮食结构改变、压力升高等多种因素的叠加。
最令人警觉的是,其中超过60%的患者,在发病前没有进行过一次完整的泌尿系统检查。换句话说,这些人完全不知道自己正处于高风险中。
很多人觉得,只要小便正常、饮水规律,就不会有问题。但实际上,真正影响排泄系统健康的,是体内微量元素的平衡。
这种平衡和饮食密切相关。比如长期摄入含草酸高的食物(如菠菜、坚果、甜菜等),会增加草酸钙沉积的风险;长期摄入高糖食物,也会通过影响胰岛素代谢,间接干扰肾小管重吸收能力。每一种食物的长期效应,都会在身体某个角落留下痕迹。
有不少人觉得,自己运动量大,出汗多,就一定不会得泌尿系统相关问题。但出汗多,反而会造成水分丢失加快,若补水跟不上,尿液浓缩度只会更高。这种情况下,即便每天都锻炼,也不能抵消因脱水带来的代谢风险。
对此,您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一起讨论!
参考资料[1]刘凡.肾结石的症状和危害,越早知道越好[J].人人健康,2023,(32):54-55.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