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发帖写了“布草”是怎么回事,有网友说理解了皮草就知道了布草。疑问在草字,等于没说。
我猜测出自方言,百度一下“皮草”,果然有道理:
出自粤方言,现已渐渐取代了“裘皮”一词,成为主流用词。粤方言为什么用“草”这个语素组词呢?我们从成语“不毛之地”可以印证。粤方言词“皮草”中的“草”,就是“不毛之地”中的“毛”,“草”和“毛”是同义语素。“不毛之地”指的是连草都不长的地方,反过来,“皮草”指的就是“皮毛”。
也有人考证说,在旧上海时期,有一些俄罗斯的犹太人在这里开设一些毛皮店,那时多以野生动物为主,毛皮非常昂贵。一件黄狼皮短衣就要花费五根金条。但是上海的气温不是特别冷,冬季短夏季时间较长,所以聪明的犹太人冬季卖毛皮,到了夏天就进了一些草席去卖,随后就将店名改成了“皮草店”。在解放后,很多的皮草公司都搬到了香港,给犹太皮草商打工的学徒,为了生存、生活,于是就仿照原来的犹太老板,尽管不知道皮草到底是什么意思,但也都叫做“皮草公司”。
但似乎我们北方还习惯于叫皮毛,因为我常听人们念叨,去皮毛市场买貂去。就我们河北就有几个有名气了皮毛市场,辛集,大营,尚村。
总之,皮草、布草这样的词汇,常在正式媒体上出现,好像更时尚些!
粤港,曾经是改革开放的前哨,粤港腔曾经是高大上、时尚、财富、大老板的代表,粤语的词汇也曾经引领潮流引进、融入了汉语中。但是,随着中国的崛起,人们眼界的开阔,内地与港澳与国外的交流,内地的生活工作已经与领先的粤港地区趋同一致,港腔早已过时,不知这些显得时尚、洋气的皮草、布草等词汇会不会过时背气而被更新的词汇取代?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