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伊对抗升级后,美国总统特朗普警告伊朗,如果伊朗袭击美方人员或资产,美方将打击52个伊朗目标。事实上,“52”这一数字也凸显了美伊恩怨。1979年,伊朗伊斯兰革命后,美国大使馆被占领,52名美国驻伊朗大使馆外交人员当年11月起遭伊方扣押444天。自此,曾为“密友”的美伊两国便“化友为敌”——伊朗变为美国在中东地区的一大“眼中钉”,甚至被美国前总统小布什贴上所谓“流氓国家”的标签。多年的积怨使得双方猜忌不断加深。
△当地时间1月3日凌晨,据伊拉克安全部门发布的声明,巴格达国际机场附近遭到3枚导弹袭击,两部车辆被炸毁,致数人死亡。
■第1篇:蜜月
自诩“民主卫士”的美国,长期鼎力支持巴列维王朝
伊朗近现代史中,充斥着一系列问号,而它们的指向都是美国。二战期间,伊朗是为英国、苏联所控制,何以在二战后迅速倒向美国?而向来自诩“民主卫士”的美国,又何以长期全力支持专制的巴列维王朝?
伊朗古称“波斯”,是个有5000年历史和文化的文明古国。因地处欧亚非三大洲的连接处,自古便为兵家必争之地。近代,沙皇俄国与英国又对波斯相争不下,双方各划势力范围后,勉强维持了一个半封建、半殖民地性质的政权。进入20世纪后,当地发现了世界罕见的大油田,更引来列强的觊觎。
二战前,由于苏联撤回了沙俄时期抢占的伊朗殖民地,英国一举控制了那里的石油开采,纳粹德国也趁机向伊朗派出大量专家和谍报人员,并得到当时巴列维政府的器重。二战伊始,伊朗因不想卷入战争而宣布中立,但各列强都不想放过这块战略要地。
1941年6月,德国进攻苏联。与英国结盟并得到美国援助的苏联,将伊朗视为保障侧翼安全和接受外援的重要通道。于是,苏联和英国同时出兵,分别占领了伊朗北部和南部地区。亲德的老巴列维被迫传位于儿子礼萨·巴列维,出国流亡。
二战后,巴列维开始同苏联敌对,并冷落英国。在巴列维眼中,财大气粗的美国才能支持他维持王权统治。二战期间,伊朗是美、英向苏联运送物资的重要战略通道,美国就趁机以修建道路、港口为名,派出工程部队和专家入伊。而苏联则一方面声称尊重伊朗王国政府,一方面却在伊朗北部秘密支持对立派,并帮助组建了一个北方政权。
1943年11月,德黑兰会议期间,斯大林、罗斯福、丘吉尔都礼貌地拜会了年轻的巴列维国王,罗斯福在其中最受欢迎。于是,巴列维决定向美国请求经济援助,并聘请美国顾问管理财政。
二战后,由美国提供武器援助,巴列维“御驾亲征”,击溃了苏联支持的北方政权,并于1947年初完成了对全国的控制。在世界范围出现“冷战”的形势下,伊朗完全站在以美国为首的一边,直至1979年巴列维垮台前,伊朗一直是白宫的“铁杆”盟友。
处处标榜“民主、人权”的美国政府,却长期不遗余力地支持专制的巴列维王朝。上世纪50~60年代,美国对伊朗的援助,在中东国家中仅次于以色列。明眼人都看得出,在当时的几届美国总统心目中,伊朗在中东的战略地位与以色列相当。1950年,美国同伊朗正式达成军事协定,向其境内派驻由数百名军官、教官组成的庞大军事代表团,提供美制装备和训练。1979年巴列维王朝倒台前,美国在对外军售中一直把伊朗和以色列并列为提供先进武器的重点。
美国如此厚待巴列维王朝,自然要得到回报。1955年,美英出面筹划中央条约组织。伊朗同当时的伊拉克、巴基斯坦、土耳其都加入进来。这一条约组织同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东南亚条约组织并列为美国在世界范围内的三大军事同盟,成为西方对抗苏联的南方前哨阵地。
巴列维国王长期同美国紧密地捆绑在一起,两者都得到了想要的战略利益。然而令双方都没想到的是,这种畸形的关系到最后却酿成了突发性的崩溃,美国政府和巴列维王朝都尝到了苦果。
△1月3日,哀悼者在伊拉克首都巴格达为遭美军空袭身亡的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下属“圣城旅”指挥官苏莱曼尼和伊拉克什叶派民兵武装“人民动员组织”副指挥官穆汉迪斯送葬。
■第2篇:失败
1979年霍梅尼振臂一呼,王朝在繁荣极盛时崩溃
历史上,因经济衰败而发生内乱的国家众多,在经济腾飞的情况下,被人民推翻政权的例子很少见。1979年伊朗巴列维王朝的崩溃,就是这样一个反常的例子。伊朗巨变中,美国的角色是怎样的呢?
事实上,揭开当时伊朗表面繁荣的帷幕,可以看出巴列维只重视经济产值,却忽略了社会危机的滋长。20世纪50~70年代,伊朗的石油产量跃升至世界第四,人均国民收入由100多美元跃升至2200美元。巴列维运用石油收入在全国兴建工厂,在城乡实行扫盲,以西式现代教育替代了传统教育。巴列维还称:本国要跃居“世界第五大国”,为此大建超出国力的“面子工程”,扩充军备。然而,巴列维政权全面接受西方的价值观却引发广大民众不满。当时的伊朗民众称巴列维国王是“皮箱国王”。暗火地下燃起,巴列维国王却长期陶醉于石油带来的财富而茫然不觉。
1977年,伊朗城乡爆发了大规模的反对国王的群众运动。巴列维认为:美国绝不会抛弃他。但当时的美国卡特政府对伊朗的政策却摇摆不定,这加速了巴列维王朝的倒台。卡特政府根据在全球范围内推行的“人权外交”政策,先主张宽容对待,反对镇压;当民众运动声势越来越大时,美国政府又表示支持巴列维采取镇压措施。然而由于苏联强烈反对外国干预伊朗内政,美国政府犹豫不决。
1979年1月,巴列维躲往美国治病。2月1日,长期流亡国外的什叶派精神领袖霍梅尼回到伊朗,半个月后就在万众欢腾中接管了政权和军队。4月1日,霍梅尼宣布成立伊朗伊斯兰共和国,废除了大部分西化政策。
美国在伊朗政策的失败,从本质上看,是想把自己的价值观强加于外国的霸权政策的破产,然而其在伊朗的失败还有一些特殊性。20世纪70年代后期,美苏两国在全球争霸时,美国一度处于守势。因伊朗在地理位置上紧邻苏联,卡特总统在紧要关头放弃巴列维王朝的行为,又得罪了国内的反对派,导致两头结怨的结果。美国一些政要指责说,这是政府继越战之后在对外政策上的最大一次失败。
△1月3日,在伊朗德黑兰,街道的大屏幕上显示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下属“圣城旅”指挥官卡西姆·苏莱曼尼的头像。
■第3篇:两面手
两伊战争爆发,美国态度微妙
在世人眼中,美国与伊朗势同水火,然而在行之不远的两伊战争中,美国并没有全力支持伊朗的对手——伊拉克。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美国甚至把矛头从伊朗直接转向了伊拉克。美国究竟想得到什么呢?
1979年的人质事件让美国丢尽了颜面。恼羞成怒的美国政府,随后加紧了对伊朗的封锁和打压。美国同伊朗进入相互敌视的状态后,在中东的政策仍然是维持多种力量的平衡,不允许任何一国独大。1980年两伊战争爆发,美国态度微妙:当伊朗招架困难时,里根政府曾秘密允许通过第三方间接向伊朗军队输入一些原来美制武器的零配件,为此,还闹出了“伊朗门”丑闻。进入1987年后,伊拉克支撑战争已感吃力,美国又出动海军到波斯湾暗中支持萨达姆一方。伊朗政府两面受敌,不得不同意停战。
而1983年的一次袭击事件让美国和伊朗关系雪上加霜。
1983年10月23日,美国海军陆战队位于黎巴嫩贝鲁特的兵营,在一声巨响中化为瓦砾,241名军人丧生。这起事件被认为是黎巴嫩当地恐怖组织在伊朗授意下所为。但伊朗从未认领这起爆炸,但过去30多年来,美国联邦法院不但以裁决形式把仗算到德黑兰头上,还强制性地把被冻结的伊朗在美资产,赔偿给伤亡的美国人及其家属。
两伊战争结束后,1990年8月,伊拉克出兵占领并宣布吞并科威特。美国认为萨达姆向东打垮伊朗的计划失败,又要南下科威特、沙特,建立新的阿拉伯大帝国,这种囊括整个波斯湾产油区的计划是对它最直接的挑战。1991年的海湾战争,美国人没有达到目的,于是又于2003年发起伊拉克战争,一举推翻了萨达姆政权。
消灭萨达姆后,伊朗问题便突显出来。在全球能源紧张加剧的情况下,伊朗重要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石油资源与美国战略利益的矛盾更加深化。
■终篇:咽喉
美国掌控了伊朗,就捏紧了“世界油管”的开关
伊朗这个与美国远隔重洋的国家,为什么会被美国视为眼中钉?
战略从来不是浮于表面的东西,分析战略的首要一点就是透过现象看本质。
中东一直是全球热点地区,历届美国总统的日程表上的国际事务,相当一部分都围绕着中东问题。半个世纪来,美国海军始终在波斯湾附近保持大量军舰。所有这一切,旨在中东地区丰富的石油资源。中东探明的石油储量达1000亿吨,占全球总量的60%。此外,中东石油还有一个特点——开采费用最便宜,运输最方便。像科威特、沙特沿海,油层只有十几米深,“一镐头刨下去,就能喷出油来”,开采一吨石油的成本才0.5美元。相比之下,美国的多数油田钻井深度超过千米,开采每吨石油的成本在10美元以上。海上钻井采油成本则高达每吨20美元以上。
二战前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生产国和出口国。上世纪70年代后,美国减少开采、增加进口。自上世纪90年代后,美国为避免中东的动荡局势影响本国经济,扩大了从美洲和非洲的进口,2006年从中东进口的石油只有1亿吨。美国此举看来令人费解,实则心思缜密!美国极力想控制中东,为的不是本国用油,而是扼住其他多数国家的经济命脉。
然而,要控制中东油源,美国的一个主要障碍恰恰又是伊朗。中东国家中,沙特阿拉伯石油储量近400亿吨,伊朗的储量有近200亿吨,居第二位,伊拉克和科威特各有100多亿吨以上的储量居第三、第四。这四个石油储量大国中,论人口、军事实力,伊朗以6700万人口和60多万军队稳居首位。沙特和科威特虽然有钱但缺人少兵,并且两国多年来在政治上受美国影响,开采石油也多依靠美欧公司,只有伊朗长期不买美国的账。2001年,有美国石油财团背景的小布什一上台,就把伊朗定为全球三个“邪恶轴心”中的一员,就非常容易理解了。
试想,伊朗若落入美国掌中,“世界油管”的开关就将落入“山姆大叔”手里。它想遏制哪国,就可以抬油价、掐油管,这让其他大国不寒而栗。(来源:新华网 徐焰/文、《世界博览》王驳/文、人民网)
走过万水千山
我依然眷念您
欢迎订阅2019年《读者报》
邮发代号:61—98
订阅方式
1. 拔打11185或到当地邮政所订阅
2. 关注“读者报官方微信”,进入微店下单订报
3.淘宝店铺:
https://shop269196912.taobao.com
4.《读者报》微店地址:https://weidian.com/?userid=357720529&wfr=wx_profile_wxh5&share_relation=
fe55d9279dc1de63_791158084_2
5.《看熊猫》杂志微店地址:
https://weidian.com/item.html?itemID=2244146540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