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孩子的十万个为什么



面对孩子的“十万个为什么”
你的答案很重要
前段时间去姑妈家做客,家里的小表弟天生求知欲很强,看到什么都想了解个一清二楚。
刚刚看完科幻片的他又开始发问了:太阳系外面是什么?银河系外面是什么?到底有没有外星人?外星人会来地球生活吗?
一连串的问题问得我们一头雾水,姑妈更是习以为常,头也不抬地来了一句:“以后你们老师会讲的!”
小表弟发现没人理睬,便自讨没趣地到一边玩了。
看到此景,我想了想,似乎自己从小也是这么长大的,原本对一切充满了好奇,却被父母一次又一次的无视浇了冷水。
其实,这也是很多家长的育儿常态,解答不了孩子的问题,便敷衍一句:“等你长大以后就知道了!”
许多儿时的奇思妙想,就这样因为家长不经意的一句话化为泡影。

而有的孩子,就在父母一次又一次的“打击”中变得不再那么好奇、放弃了发问,小小年纪就“过于懂事”。

长此以往,他们的心理上通常会出现一些问题:

容易焦虑,过于自尊,遇事缺少主观想法;

常常讨好、迎合别人,却习惯性忽略自己的感受;

与家长的沟通越来越少,逐渐产生隔阂,影响亲子关系……

要不是看过这样一则新闻,真的很难想象到孩子会在家长面前低入尘埃:

浙江金华一男子带着8岁儿子来到洗浴中心,后来父亲独自离开,儿子在洗浴中心一待就是44天。

这44天里,他难道不好奇自己的爸爸去哪了吗?

但他想的却是:父母离异后,爸爸工作忙,生活不容易……

即便如此,他仍在为这个失职的父亲找借口。

可见,好奇是孩子的天性,试图去压制这种天性,只会让孩子活得越来越压抑。如果你也是孩子的家长,请一定要重视起来:要知道,对于孩子每一次好奇的发问,你的回答都有可能影响到他的未来发展。
耶鲁大学校长的一番话,印证了这个观点:

从牛顿的万有引力到量子力学的重大突破,其实都是基于提问而产生的。当音乐家开始采用一段新的旋律,当社会学家开始观察一段社交行为时,他们都会问:“为什么?”“如果这样/那样的话,会发生什么事情呢?”

正是好奇心,点燃了他们心中的火苗,并且引领世界往全新的方向前进。对自我的发掘与提升,同样来自于提问。举例来说,当我们质疑一件事并表示“为什么我要相信它”“为什么我要这么做”的时候,我们其实已经学会了反思,并获得了成长。

当你抱怨孩子是“十万个为什么”时,不妨换个思路,这或许是件好事呢?

好奇的背后
是对陪伴的渴望
这两年,不时会看到有中小学生写遗书、跳楼的新闻登上“热搜”,若了解事件真相以后,就会发现,这样的孩子平时常被父母、老师看做不好管教的“问题”少年,久而久之,积累在他们体内的情绪会突然爆发,导致惨剧发生。
但是,所谓的“问题”少年背后,往往会有“问题”家长。这些孩子的家长,在亲子教育方面多少存在着问题:平时对子女要求过于严苛,疏于关心,很少与其交流沟通,甚至经常打骂子女,与他们发生争吵……
悲剧是每个人都不希望看到的,而悲剧的发生却早有端倪:
很多孩子看似无理取闹式的问东问西,不仅仅表现了他们对外界事物的好奇,也是一种情绪的释放,更说明了他们希望得到父母的陪伴与关注。
在求问的过程中,孩子如果没有得到正向的反馈,往往会“变本加厉”,通过各种各样的行为来博取关注,比如父母眼中的许多“熊孩子行为”,也只是他们为了获得父母关爱的一种表现而已。
心理学家戴维·埃尔金德说:“孩子最需知道的,是他们对父母很重要,永远都被爱围绕。”
知乎上有个热门话题:你见过的最不负责的父母是什么样?
有这样一条高赞评论,令人哭笑不得。
答主小区里有一家人,完全放养式育儿,父母经常出差,孩子无论问什么,家里都让他从手机上搜,就这样每天放任孩子随意刷视频、看电视,孩子的举动也越来越放肆,说话、做事没大没小,成为了业主群里经常被吐槽的熊孩子。
结果有一天,孩子撑起一把雨伞就想往楼下跳,幸亏被邻居及时发现,不然将酿成大祸。
后来一问才知,这一招是孩子从电视上学来的:“看见电视里的人把雨伞当成降落伞,我也想试试。”
孩子还小,可以不懂事,但作为父母,陪伴与教育不能缺位。
有句公益广告语深入人心:“别让等待成为遗憾。”这句话用在养育子女上同样适用。我们与孩子共度的时间不过数载,眨眼即逝,雏鹰终有翱翔远飞的一天。为人父母者,请珍惜这段与孩子朝夕相处的亲密时光。
即便我们做不到无所不知、无所不答,也要多一点耐心,给予正确的引导,成为孩子探索世界的引路人。
关于青少年的奇思妙想
《答案》或许能给出答案
如今,社会上各种信息泛滥,很多孩子从小便开始接触互联网,短视频、游戏中层出不穷的内容良莠不齐。
对于尚不具备完善思辨能力的孩子来说,儿时的奇思妙想、脑洞大开,或许早已超出了父母的认知范围,单单依靠互联网搜索,很难得到满意的答案,他们更需要专家的解答和专业的答案。
正是考虑到这种现象的存在,腾讯可持续社会价值事业部(SSV)与中国儿童中心近期征集了近万份问卷,收集整理了当下青少年们最好奇的兴趣主题。
他们邀请各个领域的专家,比如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教授、中国儿童中心教育专家,以及腾讯公司互联网及人工智能等领域专家,针对其中很具代表性的问题,亲自为青少年们答疑解惑,并将这些问题的答案编写成书籍《答案》。
在《答案》系列图书中,所有问题都取之于青少年,答之于青少年。

这里,有着常常困扰青少年,又难以解答的问题:
中小学阶段的孩子,经常想到自己为什么要上学,为什么要写这么多作业,为什么要学不喜欢的学科……

在孩子眼中,畅想未来是件很酷的事,那么今后的科技究竟会发展成什么样呢?

当你仰望星空时,会想到宇宙苍生,会好奇外星人是否存在,那么在孩子眼中,宇宙又是怎样的呢?

孩子们总会有奇思妙想的时刻:地球以后会变成什么样?为什么企鹅只在南极有?鱼的记忆真的只有7秒?

像这样的问题,还有很多很多……
通过《答案》,我们可以解答孩子们有关现在和未来的疑问,帮助他们一起探索这个世界。
通过《答案》,我们可以串联起父母与子女的心灵,既做到亲密陪伴,又满足孩子的好奇心——亲子阅读,共同成长。
《答案》系列图书作为面向青少年的互动型图书,未来会连续出版,除了科技,还将有自然科学,天文地理等多个主题。
同时,将现实中孩子们的内心世界以趣味图表的形式展现给大家,为家长和社会更多地了解孩子们的内心世界提供一面“反光镜”。
如果你的孩子对这个世界有所好奇,也可以在《答案》书的最后参与问卷调查,或搜索关注“答案工作室”公众号,将问题转达给官方工作人员。
说不定下一本《答案》书里,就会有专家为你的孩子答疑解惑哦。
如何购买《答案》
孩子成长中抛出的每一个问题,都是向世界迈出探索的脚步,而你的回答,无疑是为他们指明前进道路的灯塔。
想要在孩子成长过程中不缺席,我们和孩子,都在不断找寻答案。
而《答案》,或许能成为拉进亲子距离的一座桥梁。
如果你家孩子也是爱问问题、脑洞大开的“机灵鬼”,不妨送给他《答案》。

点击下方链接
即可了解详情,下单《答案》

此次《答案》系列图书创刊号每销售10000册,即向西藏、新疆及其他有阅读需求的偏远地区村小捐赠1000册《答案》。
未来,《答案》系列图书的每一册新书出版都将延续这一公益行为,以实际行动推动可持续的社会价值。
每一个孩子,都值得我们去关爱与陪伴。
心动不如行动哦。

现在下单

还有机会获得

限量版QQ企鹅节气插画书签

(每购买一本《答案》将随机赠送3张书签)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