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文章不含任何虚构情节和“艺术加工”,无任何虚构对话,本文不含任何低质创作,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
有些人喉咙总是痒,但咳起来又没痰,咳了半天也没咳出啥东西,不咳又难受,咳了也没用。时间一长,就开始以为是不是上火,或者空气不好。
但事情可能没这么简单。这种“干咳不出”的情况,不见得是咽炎或者感冒,也可能是身体其他系统出了问题,只是刚好反应在喉咙这个位置。
很多医生其实都注意到一个现象,那就是不少人一开始是喉咙痒,最后确诊却不是耳鼻喉的毛病,而是胃、肺,甚至神经的问题。
常见的咽部干痒,长期反复发作,最需要考虑的是胃食管反流相关的问题。这个很多人根本不会联想到一起。
但在消化内科的实际接诊中,超过40%的慢性干咳患者,最终确诊的原因为胃酸反流。
胃里的酸水并不一定会呕出来,但有时候夜里或者饭后稍微一躺下,胃酸就可能顺着食管往上走,刺激到咽喉部的黏膜。
这个刺激过程没声音、没灼热感,但对局部神经是持续压迫,特别是迷走神经在咽喉一带的分支受刺激后,就容易产生“想咳却咳不出来”的反应。
北京协和医院的门诊数据分析显示,这类患者大多在饭后1小时内症状加重,躺平更明显。问题不在喉咙,是在胃,但症状却一直在上呼吸道体现。
有些人一直没注意这个点,还不断吃喉糖、喝凉茶,反而越吃越严重。原因是喉糖含糖分、薄荷醇,短期可能缓解症状,但长期刺激会让咽喉局部的神经感受器更敏感,变得“过度警觉”,一点小反应就启动咳嗽机制。
还有些人以为多喝水就行,结果胃液稀释得太快,反而刺激胃排空紊乱,加重反流。医生常说这类干咳需要“远离喉咙治疗”,就是这个道理。
不是对着喉咙下功夫,而是得从胃入手,饮食节律、睡眠姿势、体重管理、胃酸抑制这几块同时进行干预才见效。
再有一种情况是鼻后滴漏引起的。就是说鼻腔里的分泌物流到喉咙后方,形成慢性刺激。
这种问题多数人也想不到,尤其是感冒后、过敏季节过后残留的鼻腔分泌物,量不大但黏稠。流到咽喉后不是直接咽下去,而是在局部“挂住”,刺激神经产生咳嗽反应。
这类病人常常没有明显的鼻涕,也不会打喷嚏,但会总觉得“喉咙里有什么”,咽不下,咳不出。有研究指出,慢性鼻后滴漏是非感染性慢性咳嗽的第三大病因,排在胃食管反流和咳嗽变异性哮喘之后,比例接近25%。
在这种情况下,只看喉咙是看不出问题的,需要耳鼻喉镜检查鼻腔和咽后壁的结构变化,有时候还得做过敏原检测。
有些人不是流鼻涕的问题,而是过敏引起的气道高反应状态,这种就更隐蔽。气道高反应是哮喘的一种表现形式,部分患者没有喘息、胸闷等典型症状,只有咽部不适、喉咙发痒、干咳反复。
这种类型的哮喘叫咳嗽变异性哮喘,临床上最难诊断。一项发表于《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的研究中指出,这类患者从发病到确诊平均时间是普通哮喘的2.6倍。
因为早期表现太像咽炎,很多人以为是发声疲劳、空气干燥、天气变化等原因造成的喉咙不适,结果一直耽误治疗。用抗生素没有用,喝中药也不见效,症状时轻时重,非常影响生活质量。
医生建议这类人做肺功能检测,尤其是支气管激发试验,可以看出气道是否存在异常反应性。
如果确诊为咳嗽变异性哮喘,治疗重点在于吸入糖皮质激素和支气管舒张剂,而不是止咳药或者润喉片。错误的治疗方向不但无效,还会掩盖真正的病情。尤其是有过敏体质、粉尘暴露、夜间干咳多的人群,要特别警惕这一点。
除了这些器质性和过敏性的问题,还有一种更少被注意到的可能,就是神经性咳嗽。喉咙痒却咳不出东西,有时候是神经反射敏感度出了问题。
这个在一些长期使用ACEI类降压药(比如卡托普利、贝那普利)的人身上尤为常见。这类药物会影响缓激肽的降解,导致喉咙部位的感觉神经异常兴奋,产生持续性干咳反应。
有一项涉及4300人的临床数据研究显示,在服用ACEI类降压药的患者中,有12.8%出现了明显的干咳症状,平均发生时间在服药后21天左右。有些人咳得厉害到影响睡眠,但不知道是药物问题,还以为自己得了咽炎或者肺病。
这类干咳往往和时间、环境关系不大,是一种持续性的“刺激-反射-强化”过程,属于神经调控紊乱。
如果长期不干预,神经会对刺激越来越敏感,哪怕空气中微尘、温度变化、情绪波动都可能引起咳嗽。
医生通常建议这类患者在排除感染性病因后考虑更换降压方案,比如从ACEI类调整为ARB类(如厄贝沙坦、缬沙坦等),很多人症状就能明显缓解。
还有种神经性咳嗽不跟药物有关,而是跟长期焦虑、压力有关。临床上不少人咳嗽做了所有检查都没问题,肺功能也正常,胃镜也没问题,就是喉咙痒、想咳,特别是在人多、安静的环境里更明显。
这种情况归为“功能性咳嗽”或“精神性咳嗽”,中枢神经系统的情绪状态影响到咳嗽反射中枢,导致过度敏感。
这类症状和真正的器质性病变很像,但治疗上完全不同,需要心理干预、认知行为疗法、甚至短期使用抗焦虑药物辅助调节。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曾有研究指出,40%以上的功能性咳嗽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情绪障碍,但长期未被发现,只在呼吸科反复就诊却查不出问题。
还有个被忽略的身体系统也可能跟喉咙痒有关,那就是甲状腺。颈部前侧正好是甲状腺的解剖位置,喉咙结构就在后方,甲状腺如果出现轻度增生、结节、功能异常,压迫或刺激到喉返神经,也可能让人产生异物感、轻度咳嗽甚至声带轻微痉挛。
有些人以为自己只是感冒反复,实际上可能是甲状腺出了问题。上海中山医院做过一项观察性研究,在长期有咽部异物感的患者中,有12.5%被发现有未被诊断的甲状腺结节,其中超过一半有轻度功能异常,说明这类问题常常被当作小毛病对待,结果耽误了治疗时机。
对此,您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一起讨论!
参考资料[1]陈继东.喉咙异物感,可能是甲状腺结节[J].中医健康养生,2022,8(03):49-51.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