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日本为什么打美国

二战期间,日本和德国在东西两线全面开花,势如破竹,就在两边取得节节胜利之时,日本做了一个奇怪的决策,这个决策直接让美国加入战场之中,既让德国陷入了双线作战的窘境,又使得日本在太平洋战场多了一个可怕的敌人,加速了自己的灭亡,这个决策就是日本决定偷袭珍珠港,把美国给拉入二战的战场之中,为什么日本作出了这样一个奇怪的决策,我是宋宋,今天就和大家聊聊,日本为什么要和美国开战;

苏联对于日本

要聊这件事儿,还要先说说苏联和日本,1941年的6月22日,希特勒将军队开入了苏联的领土,不久之后,希特勒就会品尝到当年拿破仑的心境,德国进军苏联,不仅仅是斯大林没有做好准备,就连日本听了都一脸吃惊,因为在同一年4月份,日本的外相松冈洋右刚刚到访过莫斯科,和苏联签订了《日苏互不侵犯条约》,日本将和苏联签订的这个条约视为巨大的成功;

日本原本的打算是和德国、意大利、苏联建立四国联盟,既能震慑西方国家,又可以让自己放心南下,消除掉北边苏联对于自己的威胁,这样他就可以放心大胆的去建设他们所谓的“大东亚共荣圈”;但是德国现在突然地将苏联拉入了战场,苏联成为了自己盟友的敌人,日本该怎么办呢?和苏联宣战,停止南进军队转而北进,和德国形成夹击之势,一举拿下苏联?还是按照自己之前的规划执行南进战略?

南进战略的最初制定者外相松冈洋右,率先作出了改变,他认为此刻应该改为北进,对于苏联这个宿敌发动致命一击;但很快他的北进的策略遭到了陆海军的全面反对,首先是陆军,他们对于战胜苏联并没有那么大的自信,因为前不久和苏联发生的诺门罕事件中,日本损兵折将17000人,而且苏联在北方驻扎的部队远远多于日本,日本深陷中国战场,想要快速集结兵力北进并不是那么容易,所以,此刻陆军内部的意见是,先等等,看看苏德战争的走向,如果苏联真的像希特勒说的那样不堪一击,那么日本当然乐于参与最后的进攻分享胜利的果实,如果苏德战争持续不明朗,盲目的进攻只能给自己带来灾难性的后果;而海军当然主张南进,因为北进的话他们将毫无用处;

松冈洋右

所以日本在6月底召开的一次会议之中,明确地否定了外相松冈洋右北进的建议,松冈洋右遭到了军队内部的反对,他在七月份辞去了职务;接替他的则是海军大将丰田贞次郎;日本再次执行最初的南进计划;七月份日本就将军队开进了法属印度支那,大概相当于现在的越南,当然要比现在的越南大很多;日本的这一步行动直接威胁到了荷属东印度群岛,荷属东印度群岛大概相当于现在的印度尼西亚,这一步行动,直接意味着日本和荷兰,英国甚至是美国成为了敌人;

与美国为敌

日本想要攫取荷属东印度的石油通道,这个消息早就被美国事先窃听到了消息,日本想要进一步扩大战争,将战争带到太平洋之上,这是美国所不能忍受的,并且在东南亚有着英国,荷兰,美国等众多盟友的利益;美国宣布要对日本实施制裁,冻结了日本在美国境内的所有资产,紧接着英国、荷兰纷纷宣布冻结日本资产,对日本禁运;从7月25日之后,日本就没有从美国买到一滴石油;要知道二战期间,日本有80%的石油资源是来自于美国的,10%来自东印度群岛,国内只能供给7%左右的石油资源,也就是说日本的石油能源主要是依靠从美国进口获得的,现在主要的石油来源没有了之后,日本之前的所有幻想就都成了梦幻泡影,日本本国储备的石油只够他们使用不到两年,而且日本也深深陷入中国国内的战场,时间越久,日本国力也只会越打越衰弱,美国等盟国这一系列限制行动直接意味着日本将没有能力发动接下来的战争,也宣告者他们的慢性死亡;

美国的行动可以说是将日本逼到了退无可退的境地,如果双方谁都不让步,那么战争就不可避免;但是日本有能力和美国为敌么?日本当然明白没有,他们想尽一切办法看能不能避免战争,日本的首相,外相,甚至天皇本人都对于和美国为敌表示担心;

丰田贞次郎

在8月5日,日本的新任外相丰田贞次郎向美国起草了一系列的建议,他向美国表示,除了法属印度支那,自己并没有侵占东南亚其他地方的野心,对于美国在东南亚控制的地方自己也不会干涉,希望美国能够放弃之前对于日本的制裁措施,并且帮助日本获得荷属东印度群岛的自然资源;美国对于日本的这些动作并不相信,所以他并没有理睬日本所谓的建议;日本高层对于美国的无视更加着急,日本首相提出想要和罗斯福举行峰会,通过外交的手段来挽回灾难性的后果;

在这期间,日本的首相,外相,陆相,海相对于是否要和美国开战不断地改变自己的主意,陆军海军内部总有一部分人主张战争,通过战争先拿下东南亚,然后再和美国谈判,最终在《执行帝国国策纲要》里面正式定下,如果10月上旬仍然无法通过外交谈判满足日本的要求,日本应该立即下决心向美国开战;

日本驻美大使和美国驻日大使两边多次交涉,最终日本明白他们是不可能满足美国的要求,只有日本预先在中国问题和三国轴心问题上做出让步,放弃在远东建立新秩序的目标,结束不平等的国际贸易行为,只有满足了这些条件美国才会做出让步,但是这几个问题在日本看来都是原则性问题,绝不可能动摇;

在御前会议天皇签署国策纲要的前一天,军部向天皇提出开战要优先于外交,需要天皇同意《执行帝国国策纲要》里面军部达成的共识,天皇罕见地发怒质询海陆总参谋,他同样认为此时同美国开战胜算很小,海军总参谋向天皇做了一个比喻来说服他“如果医生认为手术有70%的机会挽救病人的生命,而不动手术病人必死无疑,那么就一定会选择手术,如果手术之后病人死了,那也只能如此,这就是日本当前面临的形式,如果日本继续浪费时间就回天乏术了”

在日本内阁因为是否通过外交手段和美国谈判的问题产生了多次矛盾,甚至首相近卫辞职,东条英机重组内阁,也没有找到更好的办法来说服美国放弃对于日本的制裁,并且东条英机本身就是强硬的南进主张者,他的上台就预示着与美国的开战只剩下时间问题了;

偷袭珍珠港

日本既然通过外交无法和美国达成共识,那么接下来的问题就是,不管美国继续按照自己的目标,建立大东亚共荣圈,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拿下荷属东印度,获取东南亚的能源资源;这样日本和美国就走到了战争的边缘之上;

既然和美国怎么都要打,那么下个问题就是在哪里打,日本不可能直接进攻美国的本土,无论如何都不现实,德国面对英国仅仅一条海峡之隔也无法成功登陆英国本土,更不要说日本要远渡重洋登陆美国;此时最优的选择就是珍珠港了,一是这里的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在东西太平洋之间,是海上和空中的交通要道,有着太平洋心脏的称号;

珍珠港

1941年1月7日,山本五十六在其《关于战备的意见书》中谈到:“要想尽快解决资源上的瓶颈问题,实现南进计划,不可避免地要与美国发生冲突。一旦开战,美军太平洋舰队会很快从珍珠港出发,从侧翼对日军进行牵制。因此,日军应利用第1、第2航空舰队的全部航空力量,乘月夜或黎明,向美国太平洋舰队发起突然袭击,先行拔掉‘珍珠港这颗美国鲨鱼的牙齿’,去除后顾之忧。一旦摧毁了美国太平洋舰队主力,日本就可以在美国恢复元气之前,从容不迫地占领太平洋和印度洋上的所有重要据点,获取那里的丰富资源。”

1941年12月7日早晨7点55分,从六艘航空母舰上起飞的183架飞机,冲向了珍珠港,在第一波轰炸成功之后,第二波168架飞机再次起飞发动攻击;美军仓促迎战,损失惨重;至此之后,二战正式扩大到了全球范围;

此时西方战场上面,寒冷的冬天来临,希特勒深深地陷入进了苏德战争之中,和苏联的额战争并不像一开始想像的顺利,德国对苏联开始了转攻为守的阶段,德军军内开始出现军心涣散的状态,此时正好听到日本偷袭了珍珠港,把美国给拉入了战场之中;

日本偷袭珍珠港的事件传到德国,不知道希特勒是生气的破口大骂日本的无知,还是无奈地接受现实,据希特勒的宣传部长戈培尔回忆说,当天他和希特勒通电话,根据三国条约德国恐怕不得不向美国宣战,同样对于美国加入战场表示担忧,但是他又自信地表示日本在太平洋战场向美国开火,将会让美国忙于太平洋战场,那么美国向英国提供的援助军火将会大大减少,从侧面巩固了德国的大后方;再就是日本在远东攻占英国的领地,也同样打击了英国;

后来的结果大家都知道了,美国向日本投了两个大宝贝儿,全世界因为这个新武器都傻了眼,美英联军诺曼底登陆和苏联东西夹击法西斯德国,东西战场因为美国的加入,加速了他们的灭亡;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