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为什么起床困难

参考文献

《中华医学杂志》,2023年,第105卷,关于蓝光对睡眠的影响研究。

《中国睡眠医学研究》,2022年,关于晨光暴露对生物钟调节的作用。

《柳叶刀·营养学》,2021年,关于饮食与睡眠质量的关系研究。

每年一到春分,很多人都会感觉到一丝微妙的变化:早晨的阳光透过窗户,唤醒了世界,但你却依然困得睁不开眼。

有人戏称:“春天的床,像是加了磁铁,怎么都吸得起不来。”

这是“赖床”那么简单,而是生物钟被季节变化“捣乱”了。

春分之后,昼长夜短,生物钟需要重新调整。

但很多人会发现,晚上难睡着,早上醒不来,白天精神恍惚、注意力不集中,甚至脾气变得暴躁。

这种状态如果拖久了,可能会导致焦虑、免疫力下降,甚至影响心血管健康。

今天,咱们就来聊聊——春分后为什么容易睡不好?如何用科学的方法调整生物钟,让自己睡得香、起得爽?

别急,答案就在下面的五大助眠妙招里,帮你摆脱“起床困难症”!

1.为什么春分后容易睡不好?你的生物钟被“打乱”了!

(1)昼长夜短,褪黑素分泌减少

春分之后,白天变长,身体感知到光照时间变长,就会减少“睡眠激素”——褪黑素的分泌。

褪黑素是大脑松果体分泌的一种激素,负责告诉身体:“该睡觉了!”光照时间变长,褪黑素减少,入睡就会变得更困难。

举个例子:这就像一个固定时间关门的商店,突然改了营业时间,你的购物习惯就会被打乱,生物钟也是一样的道理。

(2)春天新陈代谢加快,大脑更“兴奋”

春天是阳气生发的季节,中医讲究“春主生发”,意思是人体在春季新陈代谢加快,交感神经更活跃。

这导致晚上难以放松,容易失眠,早晨却又感觉疲惫不堪。

这就像车子刚启动,油门踩得猛了,刹车却不灵,睡眠质量自然下降。

(3)气温变化大,身体难适应

春天的昼夜温差大,早晨可能还冷得缩在被窝里,中午却又热得想脱外套。

温差过大,会干扰体温调节,而体温与睡眠息息相关。体温下降时,人体更容易入睡;体温上升时,容易醒来。

春天的气温忽高忽低,会让入睡变得更困难。

2.5招助眠妙计,让你睡得香、起得爽!

(1)晚上少刷手机,别让蓝光“骗”了你的大脑

很多人睡前习惯玩手机,但蓝光会抑制褪黑素分泌,让大脑误以为“天还没黑”,导致入睡困难。

研究表明,睡前使用电子屏幕30分钟,会让入睡时间推迟至少1小时。

解决办法:睡前1小时远离手机,改成看纸质书、听舒缓音乐,让大脑逐渐进入“睡眠模式”。

(2)早晨晒太阳,帮你“重置”生物钟

早晨的阳光是调整生物钟的天然“闹钟”。

研究发现,每天早晨晒太阳15~30分钟,可以帮助身体调节褪黑素分泌,让晚上更容易入睡。

解决办法:起床后拉开窗帘,或者到户外走一走,让身体感受到自然光线,加速清醒,调整生物钟。

(3)固定作息时间,让身体形成“自动模式”

最好的睡眠质量,来自于固定的作息时间。

如果每天入睡和起床时间不固定,生物钟就会持续紊乱,导致失眠和晨起疲惫。

解决办法:即使周末也不要睡懒觉,保持固定的起床时间。

哪怕前一天睡得晚,第二天也要按时起床,晚上自然会困得早。

(4)晚餐少油腻,助眠食物要“派上用场”

吃得太饱、太油腻,会增加胃肠负担,影响睡眠。

研究表明,高糖、高脂饮食会降低睡眠质量,让人更容易夜醒。

助眠食物推荐:

牛奶:含有色氨酸,帮助分泌褪黑素。

香蕉:富含镁,有助于放松肌肉,缓解焦虑。

燕麦:富含B族维生素,帮助稳定神经系统。

解决办法:晚餐尽量少油腻,睡前可以喝一杯温牛奶,帮助放松入睡。

(5)睡前泡脚+按摩,提升睡眠质量

泡脚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帮助身体降温,让大脑更容易进入睡眠模式。

中医讲究“脚暖则身暖,身暖则眠安”,睡前用温水泡脚,有助于缓解疲劳、放松神经。

解决办法:睡前用40°C左右的热水泡脚15分钟,配合按揉涌泉穴(脚底心),有助于缓解失眠,提高睡眠质量。

结语:让春天的晨光,成为你的“天然闹钟”

春分后的昼长夜短,会影响生物钟,但只要掌握科学的调整方法,就能让睡眠恢复正常。

拒绝熬夜,早晨晒太阳,固定作息,合理饮食,睡前泡脚,这5招助眠技巧,能帮你睡得香、起得早。

别让春天的床“困住”你,从今天开始,调整睡眠习惯,让晨光成为你最温柔的“天然闹钟”吧!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