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最早的名称叫延陵,是春秋时代吴王馀祭元年(前547)封其弟季札(寿梦第四子)于此而得名,距今已有2568年历史。
汉高祖元年(前206)改延陵为毗陵,故延陵这个名称曾沿用320多年。
晋武帝司马炎在位时的太康二年(公元281年),废除毗陵邑典农校尉,设为毗陵郡,是毗陵成为郡制的行政开始。郡治在今常州,统辖毗陵、无锡、丹徒(武进恢复丹徒县名)、曲阿(今丹阳市)、武进(此时的武进县是由晋武帝诏令析出丹徒、曲阿两县的东部地域设立是今常州武进)、延陵(析出曲阿乡置延陵县,但不是秦汉时延陵县域,更不是春秋季子采邑延陵,两者时隔800余年,距汉时的延陵也有400余年)、暨阳(在原暨阳基础上又增加由无锡、晋陵部分区域重组成江阴县)。毗陵郡是常州古邑设郡的开始,也是武进县正始建立并从属常州管辖的开始,这是武进为县的开始。
惠帝元康元年(291),毗陵郡封给东海王司马越的世子司马毗为食邑,为避“毗”讳。改毗陵郡为晋陵郡,所以毗陵这个名称曾沿用了480多年。
东晋元帝大兴元年(318)为维护北方南逃士族利益,推行侨置法,在武进县西北部及丹徒县、丹阳县一部分地区侨置兰陵郡(原山东有兰陵郡),它与晋陵郡互不统属。南朝梁武帝天监元年(502)曾改南东海郡为南兰陵郡,改武进县为兰陵县。
隋文帝开皇九年(589)废郡置州,废晋陵郡改置常州,领晋陵、无锡、义兴、江阴4县。隋炀帝大业三年(607)又废州置郡,常州又改为毗陵郡。到唐高祖武德三年(620)复改毗陵郡为常州,并以兰陵地设置武进县,属常州。此时常州领晋陵、武进、无锡、义兴4县。南兰陵郡的设置为期300余年,而晋陵作为郡则沿用达400多年。
唐武宗会昌四年(840年)升常州为望,列入全国州府十望之一。辖晋陵、武进、无锡、江阴、义兴5县。唐朝昭宗景福元年(公元892年),南方建立吴国,常州属吴,史称“三吴重镇”。
元世祖至元十四年(1277),升常州为路,领晋陵、武进、宜兴、无锡4县.元惠宗至正十七年(1357),朱元璋派遣徐达、汤和攻取常州,改常州为长春府,不久改为常州府,并晋陵县入武进县,所以晋陵作为县的名称曾沿用千余年之久。
明宪宗成化七年(1471)析出江阴的马驮沙设置靖江县,这时常州府统辖武进、无锡、宜兴、江阴、靖江5县。
清雍正四年(1726)析出武进县设置阳湖县,析出无锡县置金匮县,析出宜兴县置荆溪县,此时常州府统辖武进、阳湖、无锡、金匮、宜兴、荆溪、江阴、靖江8县,所以常州有“八邑名都”之称。
民国初年(1912)废府存县,废常州府,并阳湖县入武进县,老城区沿称常州。
1949年4月23日常州解放,市、县分设,将常州府老城区置常州市,乡区为武进县。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