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36年亲自领兵在中国进行侵略战争,到1945年签字投降,冈村宁次足足在中国驻扎8年有余,可谓侵华将领中资格最老、对战争认识最深刻、侵害中国最深的高级别军官。
在自己的晚年回忆录中,他总结了日本战败的7个原因,应该说更深刻更贴近真相。
事实上真的如此吗?
飞春读传今天就与你一起来看看这7个原因背后的“潜台词”。
冈村在降书上签字盖章
1、轻视美国这是冈村总结的第一个原因:“对敌国,特别是美国的战斗力,评价过低。”
言外之意,日本1941年不应该与美国开仗。
大家知道,偷袭珍珠港是改变日本历史的关键一战,日本之所以敢与英美开战,一是被西方封锁断油,谈判不成,走到了鱼死网破的境地,二是寄希望于偷袭的战术优势。
正如策划者山本五十六所说,一次成功的奇袭,能给日本带来一年左右的战略优势。
海军统帅永野修身在向天皇汇报也表示,病人将死,手术的话,有70%的存活率,不手术的话一天天弱下去,连70%的机会也没有。日本就是那个岌岌可危的病人,早一天下手,早多一份胜算,拖延下去,日后想战也无能为力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日本向美国冒死开仗了。
实际上,日美军事潜力之比太过悬殊,钢铁为1:20,石油不到1:100,煤矿为1:10,飞机为1:5,舰船、电力、汽车和劳动力等都没法与美国比。
对此,日本高层十分清楚。在强硬海军的主导下,认为如果横竖要有一战,最好还是先下手为强。
且那时德国入侵苏联,势头迅猛,轴心国自认为必胜,须赶快“搭上公交车”。
轻视美国,侥幸心理,赌徒思维,困兽心态,是日本战败的直接原因。
冈村这个总结无不妥。
美军围观一日俘清洗身体以示羞辱
2、南下失策他的原话是:“对北方没有信心而只图向遥远的南方进展,实属下策。”
这句话说到了核心:战略错误。
南北路线分歧,一直是日本陆海军争位相斗的焦点,陆军向北,海军向南,各有各的如意算盘和优劣特点。
明治建军以来,陆军一直占据话语权,执行的也是北进为主的路线。二战前,陆军中也有一批“满洲第一”论的军官,包括石原莞尔和冈村宁次,他们认为北进是正确的,南下太平洋是错误的。
如冈村认为,“首先确保满洲第一,然后慢慢相机行事。”1933年的《塘沽协定》,是他认为的日本“最佳侵略节点”,应该罢兵收手。
石原也早就提出“满蒙生命线”理论,认为日本应该像苏联那样,在满洲发展几个5年计划,把日本实力做大做强,然后再与中国开仗。这些人相比东条英机,更加老奸巨猾,阴险可怕。
“中日事变爆发不久,石原莞尔……到哈尔滨访我,对于满洲第一主义,我俩意见完全一致。”所以冈村认为,在没有做实满洲的情况下,不切实际地向南洋进发,是二战日本必败的战略性原因。
东京审判揭示日军对满洲的阴谋
3、内斗日军海陆军的内斗,是日本顽疾。上述南下北进的战略性分歧,也是这个问题的衍生。
翻看日军历史,从二二六兵变到侵华路线,从偷袭珍珠港到中途岛转折,再到最后是否投降,陆海军的分歧始终如一,伴随着整个日本战史。
有人总结,只要是陆军认为对的,海军一定认为错。
究其原因,陆海军从诞生之前就埋下了种子。
明治政府建立时,长洲、萨摩两大藩争夺政治地位,明争暗斗,一个主陆军,一个主海军,分歧从未弥合。
东条英机当首相时,被称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幕府将军”,他身兼数职,但始终未能控制海军,可见两军水火不容。
陆海内斗导致相互拆台,相互否定,彼此坐看笑话,这种“双黄蛋”模式在世界史上也算是独具特色,综合战力必然打折。
冈村作为陆军大将,对这一内部顽疾也十分清楚,他举例说——
在向中国签字投降的仪式上,他被大本营授权代表陆海两军签字,签字前还因这个问题做了一番思想斗争,他在日记中说:
“签字时,(陆军)参谋次长又指示陆海军应并列签字。我的幕僚中也有人认为,(我)对海军只是事务性领导,理当并列签字。”
但最后他考虑到密苏里号的投降仪式上,就是陆军代表海军签的字,所以在中国的投降现场,他也“不愿多一人卷入这样的不快之事”,索性“一肩挑”,没有让出席现场的海军司令与他并列签字。
东条曾反思,陆海军难以合作
4、军队素质下降冈村的原话是“我方战斗力显著削弱”。
这一点,从冈村1945年在中国的最后一战可窥一斑。
当年4月至6月的芷江作战,冈村以4个半师团的兵力,大举包围湖南怀化芷江机场,企图牵制轰炸日本本土的美国空军。
作为派遣军总司令,他信心满满,但手下的方面军和各军各师团,都有不同程度的厌战、悲观情绪,甚至消极作战。
发现日军进攻多日无进展,冈村就派参谋去一线调查,得到的消息是,下面要求他必须停战,一线联队中出现了从未有过的“反战标语”。
冈村虽为头领,却难挽整体颓势,只好下令撤退,到最后被中国军队打了个落水狗。
此战我国军队俘获日军物资无数,甘愿举手投降的日军也达到了史无前例的300之众,一举打破日军宁死不降的“神话”。
中国将领难以相信,纷纷前来观看这些日俘,发现这些战俘原来都是嘴上没毛的娃娃兵。
日军战斗力的衰败可见一斑。
而军队战斗力的衰败,是国家综合实力的直接反应,是日本打持久战、不切实际的与中美英同时开战的恶果。总而言之,一步走错,注定了满盘皆输。
日军娃娃兵
5、原子弹这个无需多言,“原子弹之爆炸”,是挂掉BOSS的最后的“暴击”。
但一个容易被忽视的逻辑是,虽然原子弹打惨了日本,打趴下了日本,但并没有打到“吓尿”,直接出来跪地挑白旗。
要知道,打死人容易,但打得他愿意丢掉颜面举白旗,是另外一个概念。
日本人的顽固你是知道的,当时日本举国喊着“一亿玉碎”,真闹到这步惨剧,也不是盟国希望看到的。
盟国要的是无条件投降,是彻底终结法西斯日帝,重建日本非法西斯政体。
而决定投降的大权在天皇手里,他之所以愿意投降,是因为得到了战后保留天皇制的暗示和默许。
所以原子弹和苏联参战是加速了日本投降,而不是一炸即降。
换句话说,挑白旗是多国围困的结果。日本内外绝境,走投无路,只有挑白旗能绝处逢生,所以投降了。
这一点,冈村未加详述,但却是隐藏在历史下面的逻辑链条。
6、苏联参战冈村在总结原子弹和苏联参战这两个原因时,都是一笔带过,寥寥四五字。其背后是日本永远无法抹去的痛。
苏联参战,彻底封上了日本困兽的最后一个后门,它让日本明白了,谈判求和再无任何可能,日本想终结战争没有第二条出路,只有投降。
遥想4年前签署的日苏中立条约,说好的5年内互相不侵犯,但局势一变,苏联竟提前宣布废除,随后立即宣战。
此变让日本明白,世上哪有纸上的约束力?信奉道义注定沦为历史的愚钝儿。利益决定一切。
经此一招,日本对苏联永世不再信任。
日苏中立条约签订时的蜜月照
7、国民素质低“国民道义之低下”,是冈村总结战败的最后一个原因,这句话是完全想把战争的责任往国民身上甩锅。
在他看来,国民就应该为战争“玉碎”,理所当然应该为打仗拼尽最后一口气,任何人,因为自身困苦艰难而对战争产生退却、消极思想,都是不道义的。
这种思想就是典型的军国主义,吃人的面目鄙陋无疑。
当自己成为军国主义极端分子时,他看到的世间一切人物,都是不正常、非道义的了。
总之,冈村宁次总结的7大原因,有客观有主观,有内部有外因,有无奈有甩锅,唯一没有的,就是对侵略根源的认识。
那些自视优秀、领衔文明的人,打着“共荣”“提携”口号的人,把邻国一部分视为自己国家生命线的人,把自己的强大看成输出的必然的人,为什么从来不反思自己呢?
=============
参考文献:《冈村宁次回忆录》;比克斯《真相》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