妯娌是一种家族称谓,不知道你有没有妯娌呢?
如果一家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儿子,儿媳就互为妯娌。也就是说哥哥的妻子为嫂嫂,弟弟的妻子为婶婶,嫂嫂和婶婶是两个重要的角色。她们之间的关系,通常被称为“妯娌”。
大家好,前面分享了“醍醐”,本篇是关于“妯娌”的学习笔记。
我们简单回顾一下前面的“醍醐”,读作tí hú,它最初指的是从酥酪中提制出的油,这种油是乳制品中的精华。在佛教文化中,醍醐被用来比喻佛性,象征着最精纯、最高层次的佛法。此外,醍醐也常用来比喻美酒,如唐代诗人白居易在《将归一绝》中提到“一瓮醍醐待我归”,表达了对家乡美酒的渴望。成语“醍醐灌顶”则形容听了高人指点或读了好书之后,心灵受到极大的启发,茅塞顿开。
下面我们来了解本篇的知识:妯娌
妯娌,读音 zhóu li
释义: 兄和弟的妻子合称或互称。
《尔雅·释亲》“长妇谓稚妇为娣妇;娣妇谓长妇为姒妇”。 描述的是古代中国对家庭中不同辈分或年龄的妇女之间的称呼。具体来说:
“长妇”指的是家中年长或地位较高的妇女,是哥哥的妻子或者家中的长媳。
“稚妇”则指的是年幼或地位较低的妇女,是弟弟的妻子或者家中的幼媳。
“娣妇”是年长的妻子对年轻的(或地位较低的)妻子的称呼。在这里,“娣”(dì)是一个古代对弟妻的称呼。
“姒妇”则是说年轻的妻子对年长的妻子的称呼。在这里,“姒”(sì)是一个古代对嫂子的称呼。
这里的“娣妇”和“姒妇”就是后来“妯娌”的前身,指的都是兄弟之妻。
晋 郭璞 注:“今相呼先后,或云妯娌。”晋代学者郭璞对此进行了注解,他指出在当时的习俗中,这些称呼可以简化为“妯娌”。
妯字字形演变如图:
“妯”字读zhóu,由部首“女”和“由”字组成,左右结构,笔画为8,从女由声,形声字。女表意,表示这个字与女性有关;由表声。本义指的是兄弟的妻子之间的相互称呼。
娌字字形演变如图:
“娌”字lǐ,由部首“女”和“里”字组成,左右结构,笔画为10,从女里声,属于形声字,是一个与女子有关的汉字,里表声。本义是妯娌,即指兄弟之妻的合称。与妯连用时,“娌”读轻声。
另外,“娌”字有“双”或“二”的含义,指的是成对的关系。在家族关系中,“娌”字特别指代兄弟的妻子,强调了她们之间的关系和相互的称呼。
在古代文学作品中,《红楼梦》中就有提及“妯娌”,比如,第十四回:“合族中虽有许多妯娌,也有言语钝拙的,也有举止轻浮的。”又如,第五三回:“两边又铺皮褥,让贾母一辈的两三个妯娌坐了。”展现了家族内部的复杂而微妙的人际关系。
“妯娌”这个词用来泛指兄弟的妻子之间的关系,即哥哥的妻子和弟弟的妻子之间的相互称呼。也可以直接说嫂嫂与婶婶的关系。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