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为什么老歌比新歌好听

前天发生件特逗的事。一个00后朋友坐我车一起去办事,两个多小时车程里,我的歌单从周杰伦切到孙燕姿,从黄家驹切到周华健。小弟突然冒出一句:"哥,你这歌单和我爸的一模一样啊。"

这话像盆冷水浇得我一激灵。翻遍手机各大音乐平台,发现我的收藏里90%都是十五年前的歌。更魔幻的是,当我看了小弟的歌单才发现,这个天天追综艺的小孩,播放列表里居然全是《七里香》《遇见》《挪威的森林》。这届年轻人,怎么比我还老派?

记得2004年夏天,音像店老板把周杰伦《七里香》海报贴在玻璃门上,我和同桌挤在人群里抢购磁带。那时的华语乐坛绝对堪称神仙打架:周杰伦在《头文字D》里漂移,孙燕姿唱着《我怀念的》,王心凌的甜心教主宝座还没捂热,S.H.E已经带着《波斯猫》横扫各大颁奖礼。

现在打开音乐APP,新歌榜前十里总有七八首影视动漫歌曲。当李宗盛在《山丘》里唱"想说却还没说的,还很多",如今歌手们都在忙着给各大IP剧配曲。在我看来,不是新歌不好听了,而是再难出现全民传唱的时代音乐了。

流水线爱豆杀死唱片黄金时代

昨晚特意看了一些选秀节目,发现如今的练习生们人均掌握说唱+街舞+综艺感三件套。突然想起王菲当年接受采访的名场面:"我现在最大的苦恼大概就是我太红了。"现在的偶像明星们谁还敢说这话?别说敢不敢,人夸一下都得赶紧补一句"我还要继续努力"。

我的学生时代正是唱片工业鼎盛时期,李宗盛能花多年打磨一张专辑,而现在经纪公司都要求艺人"唱跳演综"四栖发展,歌手在剧组和综艺现场连轴转,哪还有时间沉淀?当年罗大佑戴着墨镜弹钢琴就是顶流,现在偶像不学会十八般武艺,粉丝都要替对家喊一句废物。

演员跨界把麦抢光了

今年春晚虽然没怎么看,可我数了数节目单,专业歌手出身的表演者不到三分之一。某顶流演员跑调冲上热搜时,朋友圈集体怀念林俊杰的行走CD现场。更绝的是短视频平台,你永远不知道下个爆款BGM是电脑合成的电子音,还是二十年前某电视剧插曲的合成版。

有人说现在推新人比造火箭还难。以前卖50万张算扑街,现在数字专辑卖10万张就要开庆功宴。这话让我想起以前攒钱买正版CD的日子,现在我那00后小弟用会员就能听遍全球音乐,但歌单里装的还是我们当年的青春。前阵子看到00后网友神评论:"我们不是喜欢老歌,是华语乐坛在考古。"这话既心酸又好笑。当年过花甲的张学友演唱会门票秒空,当伍佰的《Last Dance》穿越时空成为抖音爆款,当一众老牌歌手演唱会连开多场依旧座无虚席,到底是我们在怀旧,还是新时代没给年轻人制造共同的音乐记忆?

昨晚写完这些字,今早瞥见小弟戴着耳机摇头晃脑。凑近一听,他嘴里传来熟悉的旋律:雨下整夜,我的爱溢出就像雨水......

你看,经典永不褪色,只是需要新的耳朵来听见。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