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男人为什么这么贱

阿树特意去查了一下,这种毛病叫“回避依恋人格”,很常见。这种现象不仅存在于恋爱关系中,也存在于朋友关系中,我们通常称之为“毒舌”、“嘴上不饶人”、“刀子嘴”、“贱嘴”等等。

这种人“贱招”不是因为不喜欢你。相反,只有当他和他认为亲近或信任的人在一起时,他才会犯病。这是因为回避依恋人格的人,一生都在逃避这种亲密关系。这种人格的形成,很可能是与儿时父母管教严格有关。

中国很多家长不知道为什么,对于孩子的一切都要打击(现在有所改观)。我们很多人在成长过程中很少得到表扬和肯定。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孩子,会形成一种特别扭曲的意识:越是彼此亲近的人,越是要互相争斗。

这种相互挑剔的沟通方式,让他们丧失了如何正确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求的能力,原于他们从小总是被否定。

长此以往,他就会倾向于认为,如果自己直白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可能是一件错误的事情。

长大后,他们就成为了标题中提到的那种人。而当这样的人成为父母之后,就会向孩子传递这种回避依恋人格,并循环往复下去。

你可以思考一下,如果要求你对你的父母,尤其是你的父亲,把自己的感受表达清楚,比如说“爸爸,我好想你”。是不是对你来说有点“奇怪”又有点“难”?如果是这样,你就存在这种情绪模式。在这种人的原生家庭中,夫妻之间很可能也很难用语言表达彼此的感情。

这些人表达感情的方式被扭曲了,所以在爱情和友谊中,他们喜欢言语上欺负别人,嘲笑亲近的人。归根结底,其意思其实是表示肯定和欣赏。他们从小得到的认同太少,所以总是有很深的不确定感,潜意识里觉得自己是价值低,配不上美好的事物。因此,这类人需要反复从对方那里获得“反向否定”,确定对方不会离开自己的虚拟安全感。

患有这个毛病的人很普遍,阿树不建议远离他们,因为你之后还会遇到这种人。中国的这类人很多,躲是躲不开的,没准你自己其实也是这种人,只不过自己还没意识到而已。天天吵架的夫妻到处都是,这种默认的沟通方式已经成为了他们生活的一部分。

这种表达习惯因为早期的经历已经被写进了内心深处,系统权威性特别高。想靠自身改变,基本不可能。如果必须改变它,只能靠外力,就像训练动物一样,从削弱动机和惩罚机制开始,这是一个十分漫长且痛苦的过程。

阿树认为,对这种病最好的治疗方式,并不是反击或纠正,而是“无反馈”。当他的攻击行为得不到期待中的反馈时,他会非常懊恼。多气他几回,自然就和巴普洛夫训狗一样,渐渐去改变这种交流方式了。

以上是阿树的个人见解,幽Tree每日不间断推送,欢迎各位来看~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