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吴用被称为什么

吴用,外号“智多星”,字加亮。单从名字上就能看出施耐庵先生给他的定位:无用,假诸葛亮。

作为一名乡村民办教师,不好好读书钻研业务,整天跟一帮村霸厮混,业务水平能好到哪去?从小在村子里长大,超过十个人的群殴都没组织过,哪里懂得什么阵法?

虽然整天自比诸葛亮,充其量也就是个村花水平,十里八村的拿他当个人物,他还就真当自己有经天纬地之才了。

郭德纲曾说过:英雄不问出处,流氓不看岁数。

刘邦出身亭长,最后当上了皇帝;萧何出身县吏,最后当上了宰相;朱元璋出身和尚,一样也做了皇帝。



作为水泊梁山首席军事顾问、总参谋长,吴用先生有什么成绩呢?

咱们从军师的几个基本技能来分析:

1.用人:

吴用出山第一计是“智取生辰纲”,特别强调了个“智”取。纵观整个过程,如果不是杨志团队内部出问题,估计他们连枣子钱都得赔进去。

此计的关键人物不是晁盖,不是公孙胜,不是刘唐,更不是他吴用,而是一个经不起两棍子就全招了的小人物——白日鼠白胜。

这个人根本不在他们的核心七人组之内,可以说本来就是个不相干的人,却硬被拉来承担这么重要的戏份,结果可想而知,其人成了何清破案的重要突破口。



这种识人、用人水平,放眼三国,不必说诸葛亮、庞统、郭嘉、荀彧、司马懿这种超一流谋士,也不必说程昱、许攸、法正这些一流谋士,就连陈登、张松这种二流谋士都能想出比他更好的计策。

真的要比的话,我不禁想起一人,他的那句名言:某自幼与周郎同窗交契,愿凭三寸不烂之舌,往江东说此人来降。是的,此人正是三国“第一”说客——蒋干。

要论识人,吴用也就是个蒋干的水平。蒋干在《三国》里出彩嘛,显然不,他不仅没有完成曹操交给他的任务,反倒让周瑜来了个反间计,硬是让曹操错杀了两员大将。

而他的自己呢,被曹操杀了头还不知错在哪里。


2.逻辑思维:

还是“智取生辰纲”,作为军师,事先勘查地形是必须的,这一点吴用做到了。

可是,他面对的是青面兽杨志,他认为黄泥冈是下手的最佳地点,杨志怎么会看不出来?早在出发前,杨志就说过路过黄泥冈一定要十万分小心。

而吴用呢,带着兄弟们大模大样地去住店,他们要干的是掉脑袋的营生,一行陌生人也不分开住,就这么明目张胆的留下了线索,为最终的东窗事发埋下了伏笔。



这样的策划水平再一次显露吴用逻辑思维缺陷,尤其是江州营救宋江一节,作为军师他竟然犯了一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错误,而这次他差点害死了宋江,连累梁山兄弟。

他一本正经地请来圣手书生萧让跟玉臂匠金大坚,模仿蔡太师,仿造书信,刻制印章。没想到的是他竟然往家书上盖了个公章,这样的错误是低级的,也是一个军师不应该犯的错误。

再看三国,实力坑主的谋士当属郭图,他本是袁绍的谋士,官渡之战败就败了吧,他硬是让坑张郃、高览出来顶包,结果是逼得他们降了曹操。后来连袁绍的儿子袁谭也不放过,可谓三国第一坑,如果拿吴用和郭图做比较,这两位差不多半斤对八两,在三国能算得上是三流谋士的水平。



3.眼界:

作为军师,不是在梁山上过个家家封你个军师你就真的能指挥千军万马了的,不是拿把鹅毛扇就能山寨诸葛亮的,军师是真的要上战场的,是真的要死人的。

两军对峙,讲究就是兵法韬略,吴用呢识不得几种阵法,好几次都需要公孙胜出山,那你这军师干啥用的,不说比较公孙胜就连神机军师朱武他都比不过,诸葛亮不仅能破阵还能自己创造阵法,这一比较就差远了。

就这一点,《三国》里的谋士个个都能吊打吴用,没办法,这是硬伤。



4.格局:

吴用的作用在军事上真没体现出多少,但早期坑人上山的时候倒是出了不少主意。坑得卢俊义家破人亡,坑得朱仝无路可退,坑得徐宁逼上梁山……这些计策,说的好听些叫不入流,说的直接点就是下三滥。

三国贾诩被称为“毒士”,计策虽毒,但让人心悦诚服,在他面前,吴用的计策只能被嗤之以鼻了。



5.出身:

诸葛亮虽不是世族,但他叔叔是荆州官员,岳父是名士,朋友个个都是名士。

司马懿的父亲是京城保安司令;二荀是颖川世族;二张也是江南世族等等,《三国》里的谋士就没有不是豪门世族的,就刘备都想着法顶着皇叔的头衔,可见,《三国》的战场本是就是一门政治学。

吴用呢,落第秀才一枚。三国是看出身的,他的出身别说当谋士了,能够给某位豪门府第的孩子教教书,受授课就不错了。

所以,至此我们可以得出答案了:吴用穿越到三国的话,最好的结局是混成个三流谋士,弄不好的话活不过一集就死在乱军之中了。

自比诸葛亮,实在太荒唐,吴用实无用,《水浒》把名扬!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