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文博 河北省石家庄市中医院
董建华
董建华(1918年12月17日-2001年1月26日,享年83岁),上海市青浦县人,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医内科学专家。1935年,毕业于上海青浦中学。1935年至1942年,随上海名医严二陵学医。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是中医药界最早的院士之一。
董建华主要针对中医学脾胃病论治理论进行长期的科学研究。
董建华院士的“脾胃论”
脾胃病是现代常见病,多发病,他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和理论推导,形成了自己的独到见解。在前人"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的理论基础上,根据自己的体会,强调胃气和降是胃主要生理特征。胃为水谷之海,主要功能是"传化物而不藏,"以通为用,以降为顺。胃气得降,则"五脏安定,血脉和利,精神乃居"。
胃病的病机则是以种种原因造成的胃失和降为主要特点。气滞、血瘀、湿阻、食积、痰结、火郁、寒凝、劳倦等都可使胃气失其通降之职,而出现一系列病证。同时,胃为多气多血之府,胃府为病必然会出现气血的损伤。一般说来,初病多在气,病症以胀为主;久病多伤血络,病症以痛为主。从病程的长短及症状特征可以初步区分胃病的性质。总的来说,其病机演变是从气滞到血瘀,然后发展为气血阴阳虚损的这样一个过程。由于历史条件的原因,生活状况之差异,前人治疗脾胃病,重于脾而轻于胃。他发现现代人的脾胃病与前人之异,治疗脾胃病重于胃而轻于脾。他认为治疗脾胃病当以疏通气机、调畅气血、疏其壅塞、消其郁滞,使上下气机通畅则升降有序,阴阳寒热调和,胃病自除。
在临床治疗中,他总是迅速地从大量的症状中抓住主要症状,结合面色、舌象、脉象,准确地辨清气血、寒热、虚实、分别施以理气通降、理气活血、化瘀通络、降胃导滞、通腑泻热、滋阴通降、辛开苦降、疏肝理气、升清降浊、散寒通降、辛甘温阳等10余种方法,并自制了胃苏饮、胃痛宁、化瘀煎、温胃汤、养胃汤等系列胃病方剂和成药。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