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人人都爱预测?
因为我们都想抓住未来的答案。
最近看了一本挺有意思的新书,《科学预测》。
人人都喜欢预测。
比如说算命、塔罗牌预测事业转折点、星座运势揭示财富密码等等。
看评论,经常会看到一些留言,"准得可怕""说的就是我”。
为啥这些模糊的语言,会精准击中人心呢?
在算命的时候,最经典的就是“彩虹话术”。
意思是,用两组或者两组以上,彼此对立的语句,来描述事情。
例如:
“你表面上坚强独立,但内心渴望被理解。”
“看似果断的行动背后,其实经历过痛苦的纠结。”
这种对立话术,几乎能让所有人找到共鸣点。
投资领域也经常充斥这种话术。
例如,1923年的《华尔街日报》,有一篇文章叫《市场建议》。
其中有一段,非常经典的市场涨跌描述。
“正如预期的那样,道琼斯指数,接近140点的时候会有阻力,
但经过一天的下跌后,成交量减少,目前市场呈现出一种模糊的巩固运动,积蓄突破的力量,最终清除阻力。”
如果下跌,那就是“正如预期的那样,会有阻力”。
如果上涨,那就是“最终清除了阻力。”
都可以圆回来,可以说是预测者的万能话术。
未来很难预测。
但实际上,做投资的时候,投资者不一定非得通过预测,来获得长期回报。
投资者可以通过一些方法,来减少“无法准确预测”,所带来的不确定性。
其中一个重要的方法,就是贝叶斯定理。
对于理工科的学生,贝叶斯定理并不陌生。
通俗来讲,就是边干边学。
比如说,有的朋友经常刷短视频。
短视频的APP,一开始并不知道一个人的喜好。
会给这个人推很多不同主题的视频。
推送了100个视频,结果发现这个人经常点赞宠物视频。
那能得出一个初步结论,这个人喜欢宠物,那会提高这类视频的推送频率。
再比如说,投资估值也是经典的贝叶斯定理的使用。
一个股票,过去一直在20-40倍市盈率上下波动。
这个股票背后的公司,进入到了一个新的领域,成功的开拓了市场,取得了比较好的收入和盈利增长。
这个股票的估值就从20-40倍,提高到了30-40倍。
这也是投资者消化了新的增量信息后的反应。
巴菲特就具备这种贝叶斯思维。
巴菲特在人生的不同时期,投资策略是发生过变化的。
像巴菲特早期是类似格雷厄姆的低估值投资者,执行的是“捡烟蒂”策略。找一些市值低于账面流动资产的公司,买下来,变卖资产做套利。
到了中年,受到查理·芒格的影响,开始用合理的价格买入长期盈利良好的公司。
所以有的时候,无法预测未来、不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这很正常。
但是当发生了新的事情,可以及时学习消化,融入到自己的体系中,进行迭代。
没有人是全知全能的。
未来也会发生很多未知的事情。
贝叶斯思维的魅力在于,它允许我们带着不完美的认知先出发,通过不断学习、吸收新信息,不断迭代升级自己的认知。
有一套不断学习、进化的思维模式,是我们应对不确定世界的武器。
作者:银行螺丝钉(转载请获本人授权,并注明作者与出处)
PS:对指数基金感兴趣的朋友,欢迎阅读《指数基金投资指南》和《定投十年财务自由》。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