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除了解决经济状况之外,没有什么可以期望的, 你没有积极的、建设性的目标。
人类无法长期生活在空虚的状态之中,如果他不是朝着某种东西发展,他绝不会仅仅是停留在原处;
这种空虚体验的心理根源是什么?
人就像蓄电池一样需要充电。这种空虚的体验通常来自于人们的感觉,他们感觉到对自己的生活以及他们所生活的世界无力做出任何有效的事情。
内在的空虚是一个人长期积聚地对自己的特定信念的结果,即他坚信自己无法成为一个实体来指导他自己的生活,来改变他人对他的态度,或有效地影响周围的世界。
因此,他就产生了深刻的绝望感和无力感,而这是我们这个时代许多人都有的感觉。
而且既然他所想的和所感受的都没有什么现实的意义,于是他很快就会放弃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冷漠和情感的缺乏也是对抗空虚焦虑的防御措施。
今天的人们生活在公众舆论(网络时代的思想观念引导)等这样的“匿名权威”之下。
这种权威是公众本身,但是这个公众仅仅是许多个体的集合,其中每一个个体都带有自己的雷达装置,他们可以通过调整这个装置来发现其他人期望他怎么做。
我们忙于社会和周围人要求我们做的事情,偶尔的空虚感是我们的自我不屈地提醒,提醒我们想一想,我们到底为什么而活?我们愿意吗?感到幸福吗?
这种空虚和无力情形的最大危险是,它迟早会导致痛苦的焦虑和绝望,而且如果不加以纠正, 它最终会导致我们最珍贵的品质无效甚至被排斥。
它最终的结果是,个体心理上的萎缩与枯竭,要不然就会屈服于某种具有破坏性的愚蠢的舆论导向。
空虚感和孤独感是分不开的。
例如,当人们谈到恋爱关系的破裂时,他们通常不会说他们因为失去爱人而感到悲伤或羞辱,相反,他们通常会说他们感到自己“被掏空了”。
正如有人说过的那样,失去对方在内心留下了一片“裂开着的空白”。
孤独感与空虚感之间存在密切关系的原因不难发现。
因为当一个人无法在内心确切地知道他究竟想要什么以及他感受到什么时,
当他在经历创伤性变化时开始意识到这一事实,
即他被教授去遵循的传统欲望和目标已经不再给他带来任何安全感或方向感时,
也就是说,当他置身于社会巨变的外在困惑之中而感到一种内在的空虚时,
他感觉到了危险 而且他的自然反应是环顾四周寻找他人。
他希望,他人将会给他某种方向感,或者至少由于认识到不是他一个人在恐惧而得到某种安慰。
“人类的所有历史就是一种战胜其孤独感的努力。”
当一个人感到空虚和害怕时会产生孤独感,这不仅是因为他想得到人群的保护,就像野兽在兽群中能够得到保护一样。
人们对意义的需要,对情感的需要,决定了空虚感的产生。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