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谈论民国历史时,我们常说北洋军阀,那么你知道何为北洋吗,为什么不叫南洋军阀呢?本文将带你深入了解北洋军阀的历史,感受那个年代的风云故事!
何为北洋李鸿章
北洋,在地理上一般是指渤海、黄海等区域,具体来说,包括奉天(今辽宁)、直隶(今河北)以及山东等沿海区域。在晚清,也有将长江以北地区统称为北洋,长江以南地区统称为南洋的说法。但这里所说的北洋和我们要说的“北洋系”还是有区别的。
鸦片战争之后,清政府与英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除了割地赔款之外,还开放了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为了处理对外事务,在咸丰十年十二月(对应公历1861年1月),清政府成立了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并设立了三口通商大臣和南洋通商大臣这两个职位。其中,三口通商大臣被派驻天津,负责监督牛庄、天津以及登州三个口岸的对外贸易事务。
到了同治九年(即1870年)11月12日,清朝中央政府决定撤销三口通商大臣这一职务。随着该职位的取消,所有涉及外国事务及海上防御的工作都转交给了直隶总督来掌管。同时授予其钦差大臣的身份标识,并可被称为“北洋通商大臣”或简称为“北洋大臣”。这位官员不仅管辖着包括现今河北省在内的直隶地区,还涵盖了山东省与辽宁省(古称奉天)等地的商务往来、外交关系处理、海防建设、关税征收以及官方军事工业发展等多方面职责。
在1870年8月,李鸿章被调任直隶总督并兼任北洋大臣职务,也可以说,这个北洋大臣职务是专门为李鸿章设置的。因为当时的清朝,能够担此重任的也就非李鸿章莫属了。从此之后,李鸿章担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达28年之久。
北洋水师北洋水师
提到北洋,还不得不提到“北洋水师”。北洋水师诞生于公元1888年,是北洋大臣李鸿章奉朝廷之命创办的四大近代海军力量之一,北洋水师的建立,标志着中国迈入近代海防建设的新篇章。北洋水师以其卓越的军事实力和庞大的舰队规模脱颖而出,成为当时中国海上防御的中坚力量。但是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清政府遭遇战败,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在甲午战争期间,袁世凯在前线负责后勤工作,他曾主张由他招募并训练新军,但是未被采纳,这使他大为恼火。等到甲午战争战败后,全国上下开始掀弃变法维新,救国图存的高潮,袁世凯也是支持者。1895年6月,李鸿章等继位大臣向光绪皇帝举荐袁世凯,袁世凯随即进京面圣,向皇帝表达希望训练新兵的想法,他的主张得到了皇帝以及朝廷大臣的赞成,于是,袁世凯开始入驻天津小站,训练新军。
北洋新军到北洋军阀袁世凯和将领们
袁世凯入驻天津小站之后,仿照德、日陆军建制和操典条令,改原来的“定武军”为“新建陆军”,队伍由4000余人扩编至7300人。后来,新建陆军实力不断增强,从天津小站调到山东布防,这也使得它躲过了八国联军的入侵,这也使得军队逐渐扩大,成为袁世凯最强的政治资本。1901年11月,李鸿章死去,袁世凯担任直隶总督并兼任北洋大臣的职务,这一任命在次年得到正式确认,使他迅速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焦点人物。实际上,在李鸿章逝世之后,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的职位似乎自然而然地落在了袁世凯身上,无需他人提名,他已成为这一职位的不二人选。至此,袁世凯的军队也被称为”北洋新军“。
等到1912年,袁世凯取得政权之后,就在军队的基础上建立了建立了北洋军阀统治,由北洋新军的主要将领组成。但是,在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中无人具有足够能力统领整个北洋军队及政权,这就导致北洋军阀四分五裂,各个领导人盘据一方,形成了军阀割据的局面。
军阀割据众军阀合影
在北洋军阀的统治时代,中国的混乱程度甚至超过了东汉末年的三国时期。三国时期,中原大部分地区处于曹操的有效控制之下,而江南和四川则主要由孙权和刘备所掌控,整体局势相对稳定。即便有战争爆发,也多是局部冲突。此外,在曹操的统治下,三国政权并未发生更迭。然而,在北洋军阀时期,政权更迭频繁,统治者如同走马灯般不断更换。
从1916年至1928年这短短的13年间,竟然出现了38届内阁,其中最短的两届内阁存在时间不足一周。实事求是地说,北洋政府统治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最为混乱、中央政府最缺乏权威的时期之一,也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为黑暗的阶段。正如孙中山先生所言:“南北双方皆如一丘之貉。”,
如果您想知道更多关于北洋军阀统治时代的历史故事,请关注本账号吧,我们将继续为您更新那个军阀混战年代的风云故事。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