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绍兴市郊有会稽山,自古以来天下闻名。与其有关的古史传说不胜枚举,最著名的当属春秋后期越王勾践称霸的历史,以及与治水英雄大禹有关的种种传说。会稽山上有大禹陵,山顶上矗立着巨大的禹像,提示游人此地与大禹有着密切关联。
根据《史记》《吴越春秋》《越绝书》等书的记载,越国王室的先祖,据说是夏代少康之庶子无余。若事实果真如此,他们可算夏代开国之君大禹的后人。
在遥远年代的传说中,大禹治水成功后,承帝舜之位,有天下,创立夏朝。之后大禹巡行九州,百岁而崩于会稽(在今浙江省绍兴市)。
至夏帝少康之时,因担忧禹祀断绝,封其庶子无余于会稽,奉守禹祀。无余号于越,而越国之名即始于此。
然而,这一段令越人倍感自豪的“历史”,其涵盖的时间起自传说时代,终于缺乏确切证据的夏代早期,其中穿插着大量神话的因素,因而不能当作信史。它只是提供了一种说法。
事实上,越人的先祖,很可能是世居在长江以南近海地区的土著,即所谓越族,历来与中原地区交通稀疏。当然,也有人认为,越国王室与楚同族,都是芈姓,只不过这个说法同样缺乏确切无疑的证据。
众所周知,传说中的大禹,其事迹遍布天下,先秦时即已形成如此“舆论”。顾颉刚先生在《古史辨》第一册《自序》中写道:“宋国人说下土是他(即大禹,下同)所敷,秦国人说宅居所在是他的迹,鲁国人说后稷奄有下土是缵他的绪,齐国人说成汤咸有九州是处在他的堵,王朝人说方行天下至于海表,都是陟他的迹……”
在传说中,大禹无所不能。古史传:大禹治水至轩辕山,山石坚硬,人不能开;禹夜化黄熊,拱开此山,水道得通。这是会稽山大禹陵神道上的黄熊雕像。
大禹的种种事迹,诚如顾颉刚先生所言:“若禹确是人而非神,则我们看了他的事业,真不免要骇昏了。”所以,顾颉刚率先提出了“禹之有无神性的问题”。事实上,在《庄子·齐物论》中,已经称禹为神了:“无为有为,虽有神禹,且不能知。”这说明先秦时代,禹已经是神了。
那么,禹究竟是什么神呢?顾颉刚、童书业合著《鲧禹的传说》,称禹为社神,并举历代记载如下——《淮南子》:“故炎帝于火而死为灶,禹劳天下而死为社”;《史记·封禅书》:“自禹兴而修社祀,后稷稼穑故有稷祠……”《汉书·郊祀志》:“以夏禹配食官社,后稷配食官稷”。所谓社神,杨宽先生在《禹、句龙与夏后、后土》一文中说:“社神乃一地之神主,故神话中有平治水土之功。” 那么,对于禹的“神职”,你有何看法呢?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