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至今日,国内仍存在这么一大批人,在他们看来中国现在仍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而参与太空探索的国家都是西方有钱国家,他们认为每年花费大量的资金投入航天工程是很不值得的。那么,航天工程费钱费力、产出又低,为什么我国还要继续投入,你知道吗?
中国航天第一人杨利伟
一、投资未来
长期以来,国际上对于外太空探索,都是追求的是谁开发谁利用的原则,抢的是一个先来后到,今天的登陆月球与探测火星,就像几百年前哥伦布开辟新航路,看起来是亏损的投资,实际上却帮助西班牙成为了海上强国。
发射场工作人员送胖五出征
二、成绩优异
近年来,中国航天成果丰硕,但实际投入并不高,2018年中国航天预算大约20亿美元不到NASA的十分之一,换算人民币大约140亿,也就说在北京修半条地铁,确搞出嫦娥、天宫、北斗一系列喜人成果,为中国航天人点赞。
长征五号遥三 运载火箭发射升空瞬间
三、回馈民生
航天工程费用投入大,直接效益低,但是它同时也是一个高度集成的科研项目,课题涉及、物理、化学、材料、计算机等多个领域;研究成果一旦民用,转化价值不可估量,今天常用的卫星导航、核磁共振,甚至尿不湿都是航天工业的副产品。
中国航天工程团队
四、刺激消费
美国阿波罗计划的航天技术民用化,曾经创造了2万亿美元的消费市场,今天的中国在航天领域每投入一元钱,就能在别处产生10元钱的效果,这就是我们继续投入的原因!
嫦娥四号探测器
航天工业是一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事业,航天技术的发展水平也代表着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和科技水平。众所周知,中国航天工业是在西方封锁的情况下艰难起步的。
中国空间站项目
曾经,美国主导的国际空间站项目启动时,欧盟俄罗斯都是核心成员,却拉黑不带中国玩,2003年欧洲启动伽利略卫星导航计划,中国承诺投入2.3亿欧元,联合发展“伽利略”系统,然而欧洲以安全和知识产权等为借口,又不带中国玩了!
短短十几年之后,神州飞船接连升空,中国已经独立掌握了,载人航天的全套技术和设备;不带中国玩的国际空间站眼看要退役,未来全世界就只有中国有空间站项目。有道是中国越封锁越进步、越强大,现在中国人的脊梁是国外压不弯的!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