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跑友询问:连续跑步半个月了,最近这两天发现小腿骨头前面有些痛还用不上力,平时走路不会,但是按压也会痛。跑起来就痛,而且没力气。
在我们小腿胫骨的内侧和内后缘,附着着一些肌肉纤维,如比目鱼肌、足踇长屈肌腱、趾长屈肌腱等。在我们跑步和跳跃等运动时,这些肌肉纤维反复的在发力,牵拉着它们附着点处的骨膜,这种反复牵拉的应力刺激,造成了骨膜附近的炎症反应,产生了疼痛和肿胀。
对于一些足部等有发育异常的人群,他们在同样的活动量下,这些肌肉或者胫骨为了平衡力线和解剖的异常,需要产生更多的牵拉力,因此更容易出现上述反应。
小腿痛,应该如何恢复
休息直至炎症完全消失;
疾病早期阶段特别是疼痛特别剧烈时可行冰敷。冰敷可减轻炎症反应和疼痛程度;
牵拉小腿肌肉,特别要注意胫骨后肌的锻炼;
在鞋内加垫鞋垫以提供足部落地时的缓冲作用;
可进行一些对小腿负荷较轻的运动,如游泳、跑步、水中步行等;
急性期过后,特别是在恢复运动前可适当应用热敷及支持胶带,有助于减轻肌肉的牵拉,热敷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促进愈合;
疼痛严重需诊于运动医学专科医生。
何种情形下应该就医
①彻底休息2周后,仍然不能负重行走,或者负重行走小腿还疼。应该及时就诊,当心胫骨应力性骨折(疲劳性骨折);
②在发生小腿前侧的疼痛时,如果休息后疼痛没有明显的缓解,应该咨询医师,排查其他可能引起小腿疼痛的原因,如疲劳性骨折,小腿筋膜室综合征,肌肉断裂等。(外胫夹应该主要是胫骨前内侧骨面的疼痛感,如果挤压自己小腿后方的肌肉有明显的不适感,建议就医。)
③有足、踝、膝、髋的解剖发育异常时,应该咨询运动医学或骨科医生,如何在矫正畸形的同时,再行运动,或者,寻求更改运动方式和运动量的建议;
④反复出现症状,经久不愈,或者属于好发人群者,可以咨询你的医生,获取个体化的运动建议。
什么运动或者什么情况下容易引发小腿疼
①不合适的运动鞋;
②足型及生物力;
③下肢过度内收会增加足部内翻,因而增加了胫骨后肌的活动。
④过重及体能状况差;
⑤肌肉不平衡及热身不足;
⑥训练地面不妥。经常在硬地上跑步会令肌腱劳损,使腓骨及胫骨承受扭力,在高低不平及山路上跑更会增加下肢的应力。
⑦训练过度容易使运动员患训练过度综合症。
具体有什么症状
①运动时或者运动后,这里疼↓↓↓
②疼痛在开始运动时最为明显,但坚持运动后减轻;
③症状严重时可出现局部肿胀;
④有时可感觉小腿内部肿块形成;
⑤做踮脚尖动作疼痛加重;
⑥胫骨干内侧压痛(并不一直出现)
一般多久能好
绝大多数病例可以在8-16周内恢复运动。但是最好在草地等柔软的地面上开始恢复锻炼。如果持续存在的危险因素无法得到纠正,可能再发病,如足部等发育异常、肥胖、硬地面等。
胫骨内侧应力综合征/外胫夹,说到底也是一种过度使用性的损伤,它和“更远、更多、更快”有关。所以,当你出现了上述症状,休息,是最基础的治疗。
最后,再次提醒各位运动爱好者,我们之所以运动,是为健康而来,伤病注定是和运动形影不离的。平常心对待伤病,科学的休养、治疗和预防,争取尽早的重返运动。
强忍,只会让事情变得更糟。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