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这两天突然肚子疼,吃了好几种胃药也没有缓解,这是怎么回事?”在门诊总能听到病人这样的抱怨,仔细问诊及检查后就可以发现这并不是患者口中的“胃痛”,而是“胆痛”。
胆痛”与“胃痛”为何傻傻分不清?
这是因为胆囊炎一开始的症状往往与“胃痛”症状相似,可表现为中上腹的疼痛,不典型的胆囊炎症状也可出现腹胀,这往往被患者误以为是“胃痛”。
随着病程进展可转变为右上腹或肋骨下缘的疼痛,特别是在患者进食油腻后可出现右上腹的剧烈疼痛,同时胆囊炎可伴有发热、后背牵拉痛,少数患者可表现出胸闷、恶心、呕吐的症状。医生在诊断过程中可通过体格检查、腹部CT、B超来区分。
中医调治胆痛有妙招:
对于不需要进行急诊手术治疗的胆囊炎发作,除了常规的抗生素治疗外,中医还可通过口服中药、针灸等起到清热利胆止痛的效果。
从中医角度上看,胆为中清之腑,与肝互为表里,同属木,喜调达当肝气郁结极易引起胆汁淤滞不通,通降功能失调。
中医认为,本病多因嗜食肥甘,肝郁气滞,影响肝的疏泄和胆腑的通降功能。
胆囊炎在中医属于“胁痛”“黄疸”的范畴,中医治疗主要是以缓解疼痛症状,消炎利胆为主,胆囊炎发病部位在胆腑,与胆失疏泄、胃失和降有关系,中医根据不同的临床症状辨证施治。
肝胆气滞:右胁胀痛不舒,不思饮食,嗳气欲呕,口苦咽干,舌苔薄白或略黄,脉弦,可选用柴胡疏肝。
肝胆湿热:右上腹疼痛剧烈,胸腹胀满,恶心欲呕,口渴不欲饮,小便黄,大便黏,舌红苔黄腻,脉滑数,可选用大柴胡、菌陈篙汤。
胆郁化火:右胁灼痛拒按,口苦咽干,寒热往来,或有黄疸,舌红苔黄燥,脉弦数,可选用栀子、蒲公英。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